3月4-6日,鹤山两会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齐聚一堂,求真务实、建言献策,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2024年,鹤山市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经济答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30亿元,工业投资突破2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产值超50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40家,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14.03%、6.9%……数字背后,是这座珠江口西岸县域城市以“闯”的精神、“创”的智慧、“干”的作风,以拔头筹、争上游的奋进姿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建好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冲刺全国工业百强县、争当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突围路径。
江门日报记者 杨光明
建好典型县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建典型、作示范,全力建设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不仅是鹤山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更是鹤山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2024年,鹤山市出台激励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十条措施,安排2000万元举办典型村“擂台比武”活动,筹集超2亿元投入典型村培育建设,鹤山位居全省“百千万工程”年度考核评价15个创先类县(市)第一、获“优秀”等次,共和镇获评江门市“百千万工程”考核“优秀”等次,址山镇成为鹤山第2个“全国千强镇”,龙口镇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立项名单,是全省入选的八镇之一。
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展现了鹤山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2025年,鹤山市将加力提速建设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精心书写“三年初见成效”的鹤山精彩答卷,努力绘就城乡协调发展新图景。
为此,2025年,鹤山市将积极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高质量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加快沙坪街道、共和镇南北双城建设,推动鹤城镇争创第3个“全国千强镇”,落实共和镇、址山镇工业重镇联动发展,支持鹤城镇、雅瑶镇、址山镇作为培育对象开展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建设。通过“光伏+农房风貌提升”等创新举措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试点县建设,打造“一镇一品”品牌,做强红茶、牛肉、花生、蓝龙虾等“土特产”。同时,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加快实施“镇(街)+项目公司”模式,支持国企在服务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探索发行20亿元以上乡村振兴公司债券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百千万工程”和主平台建设。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鹤城镇试点要加快全面开花。这些举措不仅将提升鹤山城乡一体化水平,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还有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冲刺百强县
以“制造业当家”为核心动力
制造业是鹤山经济的支柱,也是鹤山冲刺全国工业百强县的核心动力。
2024年,鹤山市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7个,计划总投资301.8亿元,超10亿元项目6个,制造业项目占比超92%,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70.3%,9家企业上榜广东省制造业500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产值超50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工程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鹤山被纳入省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管理机制创新试点,是全省唯一的资本金直达试点县(市),主平台鹤山产业转移工业园(鹤山工业城)首次在省级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1人,实现零的突破。培育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量居江门首位。培育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量6家,居江门首位,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鹤山并未满足于数字的增长。面对今年力争建成全国工业百强县的决胜目标,鹤山市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推动工业强市建设,不遗余力夯实发展压舱石。
2025年,鹤山市将抢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带来的“大桥经济”机遇,深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深圳等地的招商力度,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0个以上,计划投资总额300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推动隆基绿能、信义玻璃等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在1000亿元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抓住纳入省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管理机制创新试点契机,落实省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推动更多企业向“制造+服务”转型,鼓励企业扩能升级,壮大做优工业企业集群。同时,通过“工改工”等方式,提升产业平台承载力,推动盘活低效闲置厂房等,为今年冲刺全国工业百强县提供强大的支撑。
争当排头兵
创新驱动与民生保障并重
争当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不仅是鹤山的发展目标,更是民生愿景。
2024年,鹤山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与华南理工大学、省科学院合作共建创新平台36个,新增高技能人才1350人、高层次人才225人,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落实预审制和承诺制,做好鹤山全市“一袋式作业”,落实“拿地即动工”常态化,推行“完工即投产”改革,全面推进招投标“评定分离”。出台政法机关亲商服务指引“十二条”和“减少涉企执法检查六项措施”,打造“信用+”十大应用场景,以沙坪街道越塘村为试点的“信用+出租屋管理”场景取得积极成效,“一门式+全流程化解机制”项目获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一等奖,成立全省首个县级实体化运作的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中心。率先在江门打造“政府搭台、企业让利”的社区饭堂运作新模式,实现老年助餐服务10个镇(街)全覆盖。作为江门唯一的试点县(市)推行残疾人证全流程网上办理。鹤山全市小学生午休“平躺睡”实现100%全覆盖。
2025年,鹤山市将坚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方面,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计划投入超60亿元开展技改,并深化政产学研机制,与华南理工大学、省科学院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建好高素质人才队伍,全力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如新增公办学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等。此外,鹤山市将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鹤山、平安鹤山,以高质量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些举措,鹤山市不仅将在经济上争先进位,更将在民生保障上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春风展长卷,扬鞭策马行。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鹤山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愈发清晰——坚持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乡村产业现代化为基底,构建“三化互动”的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一幅具有湾区特色的县域现代化图景正在西江之畔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