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艳
张群
陈艳清
高珊珊
黄美莲
林玉珍
林珊珊
钟结桃
春风轻拂西江畔,巾帼英姿映朝霞。在江门市中心医院,2691名女职工,如同一朵朵绽放的玫瑰,点缀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她们以纤弱的肩膀,扛起了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以细腻的心灵,抚慰着每一个病痛中的灵魂。无论是医术精湛的医生,还是温柔细心的护士,亦或是默默奉献的后勤人员,这些女性职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着自己的坚韧与柔情,共同构筑起医院这座生命殿堂的坚固基石,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仁济巾帼映芳华,铿锵玫瑰绘新章。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妇女工作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踔厉奋进,扎实推进全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力争江海新院区首期工程年底投入使用,为构建“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谋划“十五五”规划新篇章贡献巾帼力量!
值“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江门市中心医院,感受该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女性魅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通讯员 胡女元 廖欣
巾帼撑起“半边天”
逾一百一十载春秋,江门市中心医院每一步稳健的步伐,皆镌刻着女性光辉的印记——
回溯至1923年,张肖白女士勇担仁济医院首任华人院长之重任,以“仁心仁术”屡次力挽狂澜,使医院于风雨中屹立不倒。
继而,郭振仪、杨爱莲等杰出女性医者,以其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稳固支撑着医院快速而稳健地向前推进。
及至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尹银定、马清蓝等一大批巾帼英雄挺身而出,无畏风险,坚守抗疫最前沿,彰显“她力量”之坚韧与担当,共筑医院高质量发展之基。
在当前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2691名优秀女职工以其精湛的业务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据统计,女性职工数量占全院职工超七成,是名副其实的“半边天”。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医院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
在这段迈向卓越的全新旅程上,每一位女性皆是时代的执笔者、梦想的追逐者,她们以不让须眉之志,于卫生健康领域绘就非凡篇章。
2024年,产科爱婴区荣获江门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阮晓红江门市三八红旗工作室”正式挂牌……每一项殊荣的背后,皆凝聚着女性医护人员的汗水与智慧,汇聚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巾帼动能,守护着民众的健康福祉,书写着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江门市中心医院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医院积极开展创先评优活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共涌现出国家级巾帼文明岗4个,省级巾帼文明岗8个,市级巾帼文明岗15个,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先锋旗帜作用。此外,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广东百户最美家庭、江门市十大最美家庭及江门市文明家庭的表彰,都彰显了女职工卓越风采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仁济女性以她们的坚韧、智慧和爱心,为江门市中心医院的辉煌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好女职工的“娘家人”
众多女性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前线奋力耕耘,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倾注巾帼的智慧与力量。江门市中心医院则当好女职工的“娘家人”,成为她们坚实的后盾与心灵的归宿。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医院妇委以“爱”传递温暖、以“新”拓展关爱、以“全”保障权益的工作理念,深入挖掘并拓展女职工建功立业、服务维权、帮扶关爱、劳动保护、建言献策等工作,不断提升女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提升女职工业务素养方面,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和业务学习,医院帮助女职工不断提升自我,增强竞争力。此外,还积极组织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更年期女性科普讲座、“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等,旨在提升女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感。
为了更好地服务女职工,医院妇委将工作前移到临床一线,通过微信等便捷平台,为女职工办理结婚、怀孕等备案,流程简便快捷,极大地减少了女职工的时间成本。这一举措不仅得到了女职工的广泛好评,也进一步增强了她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医院妇委还搭建了“海傍街23号育才堂”“海傍街23号关爱女职工”“海傍街23号非诚勿扰”工作群,为全院女职工建立畅通的交流互助渠道,为医院单身青年搭建交友联谊平台,组织交友联谊活动等,推动医院精神文明建设。
在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医院妇委也是精心策划,为女职工们准备了美妆沙龙、插花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女职工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得以放松身心,还提升了她们的审美能力和生活品质。
在这种“有爱”的氛围里,江门市中心医院广大女职工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现了新时代女性担当作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别样风采,生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铿锵力量,她们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扛起更大巾帼担当、贡献更多巾帼力量。
江门市中心医院,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当好女职工坚强后盾”的承诺,为女职工们撑起一片天。
巾帼榜样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将至,记者走进江门市中心医院,聚焦巾帼榜样的独特魅力,看她们如何诠释“巾帼担当”。同时,也向坚守在岗位上的巾帼力量致敬。
雷艳
ICU前线,巾帼展英豪
巾帼档案:从医19年,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共党员。
巾帼座右铭:温柔有力量,坚韧不妥协。
ICU,医疗的前线阵地,对医生要求极高,既需胆识过人,又需技艺精湛。雷艳,在ICU坚守19年,作为呼吸重症小组组长及ECMO技术骨干,她以实际行动彰显了ICU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2022年,一位38岁产后重症肺炎产妇的救治任务落在了雷艳肩上。产妇病情复杂,ECMO运行整整30天,其间还出现各类并发症。面对生命之战,雷艳和团队一起全力以赴,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成功挽救产妇生命。该病例让雷艳深感ICU工作的意义,更加坚定了她守护生命的信念。
在ICU,雷艳深知学习永无止境。她利用零碎时间阅读医学指南,复盘病例,不断提升专业能力。面对复杂病情,她总能冷静思考,精准治疗。尽管ICU医生压力巨大,但雷艳却从中汲取治愈力量。每当看到患者病情由危转安,她心中便充满成就感。她以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共情,体谅患者家属的焦虑,用专业和爱心为他们撑起“希望之天”。
张群
医者仁心,护母婴安康
巾帼档案:从医35年,产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共党员。
巾帼座右铭:医德为魂,医术为基,救死扶伤,济世安民。
产科,一个既充满喜悦又充满挑战的科室,张群已在这里守护孕产妇35年,以女性特有的同理心、耐心和细心,为无数家庭带来了新生命的喜悦。
“我是一名女性,也是一位妈妈,所以每一次抢救,我都不会轻言放弃。”张群深情地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次特别的救治经历让她难以忘怀。一位历经艰难才怀上宝宝的孕产妇阴道试产,正在休息的张群放心不下,特意赶回医院。她敏锐地注意到胎监数据的变化,发现产妇出现胎膜早破、脐带脱垂的危急情况,于是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仅用5分钟就通过紧急剖宫产救出了一名健康婴儿。
作为江门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张群还致力于提高地区孕产妇救治能力,降低死亡率。她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呼吁孕妇重视孕期产检。张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产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她以医者之心,守护每一对母婴的安全与健康。
陈艳清
医术勇气,铸急诊“医魂”
巾帼档案:从医8年,急诊科主治医师,住院总医师。
巾帼座右铭:在风暴的中心,做最稳的锚。
陈艳清,一名急诊科医生,她的日常是生命不分昼夜、责任永不停歇的真实写照。作为住院总医师,她24小时常驻医院,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紧急情况。无论是抢救台上的争分夺秒,还是用智慧重构急救体系,用情怀温暖生命旅程,用创新突破医学边界,她都全力以赴。
从医8年,一次救治交通事故伤者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患者情况危急,她迅速判断并采取措施。即便途中遭遇急刹车,她也只顾着保护患者。最终,患者安全到院并接受手术治疗,康复出院,这让她深感欣慰。
急诊科高压、快节奏,面对情绪波动大的患者和家属,陈艳清以冷静为铠甲,以仁心为光芒,刚柔并济,为医疗团队带来独特价值。抢救生命,无关性别,她用医术与勇气诠释了急诊人的魂,也坚定了自己从医的初心。
陈艳清感慨道:“急诊科的工作虽然高压,但每次看到患者康复,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高珊珊
检验科研,巾帼领风骚
巾帼档案:从医12年,检验科副主任,中共党员。
巾帼座右铭:知识赋能,奋斗成就,每一位女性都值得被看见。
在医学检验领域,高珊珊专注于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mNGS)项目的研究。mNGS技术的应用,为检验医学带来了显著进步,提高了病原体检测的广谱性和精准度,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临床决策依据,助力医院精准医学的发展。
高珊珊深知mNGS项目的重要意义,于是付出大量心血。她和同事一道建立了完善的检测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优化了数据分析与解读方法,使得病原体识别更加准确。面对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复杂性和海量数据,高珊珊和同事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引入自动化和信息化工具,并构建本地数据库,有效克服了技术难题,提升了团队的技术和科研水平。这些努力推动了mNGS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作为女性科研人员,高珊珊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她观察细致入微,善于沟通协作,同时具备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mNGS技术,推动其在精准医学领域的更广泛应用,为健康江门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美莲
急救一线,巾帼绽光芒
巾帼档案:从事护理工作24年,急诊科副护士长。
巾帼座右铭:救的是生命,暖的是人间。
在急诊科这个与时间赛跑的战场,黄美莲以她独有的细腻与坚韧,成为急诊护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急诊科,每一秒都至关重要。”黄美莲回忆起那次成功救治肺栓塞患者的经历,仍历历在目。她带领护理团队与医生紧密配合,电除颤、心肺复苏,每一个动作都迅速而准确。在紧张的抢救过程中,黄美莲还不忘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用温柔的话语鼓励患者,抓住每一个时机激发患者的求生意志。
作为一名女性护理人员,黄美莲以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同时用同理心安抚着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在团队协作中,她更是以身作则,用包容和关爱凝聚团队的力量。
“我是一名急诊科护士,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生命的重任,同时用温暖和关怀抚慰每一颗焦虑的心。”黄美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誓言,在急救一线默默奉献,用爱与专业守护着每一个生命。
林玉珍
伤口护理,暖愈人心田
巾帼档案:从事护理工作28年,主任护师,中共党员。
巾帼座右铭:专业守护伤口,仁心筑造健康。
林玉珍是一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工作中,她为患者护理伤口,暖愈人心田。
她曾接手一例特别棘手的病例,一位单亲妈妈,结肠癌复发术后创面感染坏死。这位妈妈抗癌5年多,经历了4次手术,身心俱疲。在林玉珍和团队48天的努力下,采用自制微型负压装置(该装置已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功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林玉珍不仅临床技能过硬,还不断追求自我提升。业余时间,她参加培训,学习新理念,考取国家公共营养师资格证。科研上,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还开展了6项新技术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在病例比赛中,她屡获佳绩,展现专业素养。
“细腻与同理心是护理的核心。”面对伤口造口患者,林玉珍用易懂语言解释护理计划,同时识别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安慰。她倾听患者诉求,制定个性化方案。在多学科协作中,她发挥桥梁作用,用关怀维持患者情绪稳定,展示了女性护理人员的坚韧力量与无限温柔。
林珊珊
勇于探索,为康复医学助力
巾帼档案:从医10多年,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博士。
巾帼座右铭:以精细破难题,用温度助康复。
在康复医学科,林珊珊以科研为驱动,致力于脊柱疼痛精准诊疗、肌骨超声技术临床应用及重症康复评估体系优化。她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院级杰出青年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项目等,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六篇被SCI收录。
面对慢性腰痛这一常见疾病,林珊珊基于循证医学构建“评估—干预—防控”转化体系,实现从粗放医疗到精准康复,构建基于转化医学的慢性腰痛精准防治体系,让更多腰痛患者受益。林珊珊深知,康复医学是连接疾病治疗与功能重建的桥梁。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科研努力,填补区域技术空白,推动临床决策更加科学化。
“每当看到病患通过康复训练重建功能,摆脱药物依赖,回归正常生活,我都深刻感受到康复医学的价值,这也是激励我不断探索的核心动力。”林珊珊正用她的科研热情和实际行动,为康复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钟结桃
细致观察,探未知之境
巾帼档案:从医9年,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博士,中共党员。
巾帼座右铭:医者仁心,护生命之光;科研求真,探未知之境;初心不改,展巾帼风华。
在消化内科临床工作中,钟结桃发现诸多治疗难题,尤其是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她特别关注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如胆管癌,许多患者因黄疸发现时已错过手术时机,这让她深感惋惜。
“我希望能有更便捷的方式,让患者能够早期发现肿瘤,尽早得到治疗,改善预后。”钟结桃说。
为此,钟结桃将科研视为解决临床问题的有力工具。在日常诊疗中,她细心观察,结合循证医学证据,提出科学问题并逐一攻克。同时,她合理规划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查阅文献、整理数据,注重团队合作,让科研与临床工作相得益彰。此外,她还参与多个中心的临床研究项目,推动临床研究的开展。
钟结桃认为,女性医务工作者在慢病管理、数据收集方面拥有更细致的观察能力,这一优势让她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她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女性在医疗科研领域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