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一吸间书写医者大爱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3-07 09:50   

麦苗青在查房中鼓励患者。

麦苗青在查房中鼓励患者。

周春华向患者了解情况。

周春华向患者了解情况。

赵冬婷进行检测工作。

赵冬婷进行检测工作。

陈雪云教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

陈雪云教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

    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以专业的医术、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爱心,在结核病防治的战线上默默耕耘。她们是医者,更是守护者,用耐心和专业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她们是战士,坚守在防痨战线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见证她们的风采。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梁爽 通讯员 李永辉 侯雪净

    麦苗青

    用耐心和专业化解患者疑虑

    人物介绍:从业13年,住院部主治医师。

    结核病,这个古老而顽固的敌人,至今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结核病的诊断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症状不典型或病情复杂的患者。”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住院部主治医师麦苗青介绍,结核病的诊断需要精准找到结核分枝杆菌,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多种检查手段的结合。“很多患者不理解,为什么已经拍了片子,还要做气管镜、还要反复查痰、还得抽血等检查。”她说,“其实,结核病的诊断不能仅凭经验,必须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才能100%确诊。”

    此前,一名患者因咳嗽、咳痰数月,辗转多家医院未能确诊。来到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后,麦苗青通过详细问诊和检查,结合胸部CT结果,怀疑患者可能是继发性肺结核,但查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检查结果为阴性、结核分子生物学检查均阴性。为了明确诊断,她建议患者进行气管镜检查进一步寻找致病菌。起初,患者和家属对气管镜检查有抵触情绪,担心操作过程中有不适。麦苗青耐心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并承诺如果患者感到不适,可以随时停止操作。最终,患者同意检查,并在气管镜下成功找到了结核分枝杆菌,明确了诊断。

    “找到结核菌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进行耐药筛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麦苗青说,“结核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精准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基础。”

    这只是麦苗青工作的一个缩影。“每天都要应对患者家属的各种问题。”在住院部,麦苗青不仅要面对复杂的病情,还要处理患者和家属的种种疑虑。作为一名女性医生,麦苗青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时展现出了更多的耐心和细致。“很多老年患者听不懂专业术语,我们需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释。”麦苗青表示,在住院部,大多是“老弱病残”患者,病情复杂且治疗周期长,需要耐心沟通,化解患者与家属的疑虑。

    在结核病防治的道路上,麦苗青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怀。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结核病患者摆脱病痛,重拾健康。

    周春华

    中西医结合,解患者慢性咳嗽之困

    人物介绍:从业接近15年,综合门诊部负责人,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你咳嗽有无时间规律?比如日间多咳还是晚上多咳?”“咳嗽有无痰?黄痰还是白痰?”“有没有反酸、烧心?是否过敏体质?”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综合门诊部负责人周春华的诊室内,不少患者慕名而来,周春华总是耐心、细致地询问患者情况。她以专业知识和耐心细致,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赖。

    周春华拥有接近15年的医疗工作经验,曾在综合医院内科工作10余年,先后至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及儿科进修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2023年10月入职以来,主要致力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慢性咳嗽及儿童呼吸疾病的诊治上颇有建树。

    在门诊,周春华接诊的患者多为慢性咳嗽、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困扰者。这些患者往往已经在其他医院反复就诊,但病情依然反复发作,来到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他们想找到新的治疗希望。“很多患者来的时候,已经咳嗽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但症状依然反复。”周春华说,“这时候,我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咳嗽的时间、痰液的性状、是否有反酸烧心、是否有过敏史等。通过这些细节,我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因,然后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手段进行治疗。”

    周春华认为,中医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比如,对于慢性咳嗽患者,我会根据他们的体质和症状,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同时指导他们饮食和生活的调理。这些综合措施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她的治疗下,许多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患者康复。”周春华说,“未来,我会继续钻研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赵冬婷

    用精准检测架起医患沟通桥梁

    人物简介:从业近4年,检验室工作人员,硕士研究生。

    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检验室,赵冬婷以其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自毕业以来,她一直从事结核病及呼吸道疾病的分子学检测工作,为临床诊疗提供精准的实验室数据支持。在她看来,她的工作虽然枯燥,但却关乎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医患沟通的重要桥梁。

    赵冬婷介绍,检验室主要负责江门地区结核病的诊断和耐药检测工作。她每天的工作内容,除了常规的检验工作以外,还包括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以及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看似重复,却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精准度。

    “结核病的治疗需要精准用药,而我们的检测结果对患者用药方案的制定有很重要的参考性。”赵冬婷解释道,“比如耐药方面的检测工作,我们需要确定患者体内的结核菌是否对某种药物存在耐药性。如果耐药,这种药物就不能使用,否则不仅无效,还可能延误治疗。”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赵冬婷和同事们需要在实验室中反复操作。每个患者的样本需要加入48个甚至96个孔板中,每个孔对应不同的药物和浓度。一次检测通常需要持续一两个小时,其间必须全神贯注,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这项工作很枯燥,但也很重要。”赵冬婷说,“我们的一点点失误,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她看来,检验室的工作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临床医生和患者。“我们的检测结果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诊断病情,也为患者提供了更明确的治疗方向。”她说,“虽然检验不是诊疗的唯一依据,但它能让医患沟通更加顺畅。”

    陈雪云

    守护患者呼吸

    人物简介:从业10年,综合门诊护师。

    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部,护士陈雪云以其专业的护理技术和温暖的关怀,成为患者心中的“呼吸守护者”。自2015年进入市结核病防治所以来,陈雪云始终坚守在临床护理一线,目前主要负责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NTM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工作。她不仅熟练掌握呼吸内科护理技能,还通过不断进修学习,将先进的呼吸康复技术应用于患者护理中,帮助无数患者重拾健康与信心。

    2024年9月,陈雪云前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进行为期3个月的无创机械通气呼吸康复(PCCM)专业进修。这次进修让她掌握了更多先进的呼吸康复技术,也为她日后在结核病防治所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呼吸康复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还包括呼吸肌锻炼、气道廓清、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在陈雪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信念。

    市民周阿姨长期饱受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及免疫功能低下症的折磨,曾在多家医院就诊,病情却始终未见好转,今年1月,来到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在急性加重时,她甚至因病情加重而产生过消极念头。陈雪云了解到周阿姨的情况后,立即为其制定了个性化康复处方。“周阿姨的病情比较复杂,不仅有呼吸系统问题,还伴有免疫功能低下。”陈雪云说,“我们为她设计了居家肺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包括使用多功能呼吸康复排痰阀、进行气道廓清联合康复操等。”她还耐心地向周阿姨演示每一项操作,确保她能够正确掌握。她密切跟踪周阿姨的病情变化,及时调节康复方案。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周阿姨的心情逐渐舒展开来,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今,周阿姨自诉气道分泌物容易排出、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减轻,久违的笑容再次绽放在她的脸上。

    从业10年,陈雪云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病痛,重拾健康。“作为一名护士,最大的成就就是看到患者康复。”她说。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李雨溪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