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她力量” 谱写生命赞歌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3-07 09:50   

钟碧莹

钟碧莹

陈雪娟

陈雪娟

陈素红

陈素红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三月,我们迎来了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江门市人民医院这片充满爱与希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杰出的女性医务人员,她们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命的重量,用无尽的仁爱与精湛的医术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她们创造了无数不平凡的瞬间,成为了生命的坚强后盾,展现了新时代的女性力量与巾帼担当。

    值此佳节,让我们一同走进江门市人民医院,聆听来自消化内科、儿科、肿瘤科的三位女性医务人员的故事。她们在党建引领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专业和智慧绽放“她力量”,以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何雯意 通讯员 何洁兰 黎歆

    钟碧莹

    用高超医术守护肠胃健康

    清晨的江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病房,总会看到一个身穿白大褂的身影——钟碧莹。作为科室主任,她早已习惯了从早上7点开始忙碌的一天。查房时,她细致入微地询问每位患者的病情,耐心倾听并解答家属的每个疑问。无论是肠胃镜操作、病例讨论,还是急症抢救,她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用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在钟碧莹的从医生涯中,成功抢救生命的案例不胜枚举。两周前,赵大爷因胆道感染、脓毒血症、呼吸衰竭入院,情况一度危急。钟碧莹迅速进行多学科会诊,带领团队制定了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方案,在家属的高度信任和支持下,最终成功挽救了赵大爷的生命。

    作为内科第四党支部书记,钟碧莹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她不仅带领科室团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还通过党支部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服务意识。

    作为学科带头人,钟碧莹不仅在临床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科研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她带领团队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危急性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率高达98%。她主持开展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项目,填补了五邑地区的技术空白,为消化道早癌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她还主持了多项省级、市级课题立项,并在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

    “近年来,我科重大消化疾病及疑难疾病诊疗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开展多种内镜下治疗核心技术,如内镜下止血术(胃底食道静脉曲张治疗等)、ERCP、ESD、STER、ERAT、EFTR等。”钟碧莹自豪地说,“四级手术的开展也迎来了飞速发展。”

    除了临床和科研,钟碧莹还非常注重团队建设。在她的悉心指导下,科室涌现出一批业务骨干,形成了人才梯队。近年来,消化内科在钟碧莹的带领下,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江门地区首批)、广东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等殊荣。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消化内科也积极运用内镜精灵等技术,配合人工智能检索,提高消化道病变阳性检出率。

    在家庭中,她同样用智慧经营着小家。她总是说,“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她的女儿和儿子从小就表现出对医学极高的兴趣,并立志长大要从医。这无疑是对钟碧莹医术和医德的最好传承与发扬。

    陈雪娟

    做儿童健康的“守护天使”

    在该院儿科,陈雪娟的名字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无数患儿及其家庭的心房。作为儿科副主任和优秀党员,她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以仁心仁术赢得了患儿和家长的信赖,成为了守护儿童健康的坚强后盾。

    儿科,是一个被称为“哑科”的领域,因为患儿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痛。然而,这并没有难倒陈雪娟。她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耐心,总能捕捉到孩子们微妙的表情和动作,从而准确判断病情。

    除了爱心,陈雪娟还用精湛技术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她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在儿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坚持每周二开展专家门诊及周末利用半天时间出门诊。

    江门市人民医院是五邑地区首批建成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综合医院之一,承担着江门疑难危重儿科疾病的诊治工作。作为科室骨干,无论是组织业务学习,还是做好医疗质量控制,陈雪娟积极推进PICU和NICU的建设,与团队成功救治了脑炎、重症肺炎、心肌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毒、脓毒症等危重患儿。

    此前,一名8岁的男孩,入院时反复发烧,不愿下床且进食少。父母还以为孩子只是“娇气”。陈雪娟提高警惕,组织床边查房并完善检查,发现患儿为脑部感染。由于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症状,立刻被送进PICU抢救。由于发现及时和悉心救治,经过2周的努力,患儿转危为安。

    近年来,该院儿科进行精细化管理,目前已经形成多个亚专科,涵盖小儿重症、新生儿疾病专科、小儿神经专科、小儿呼吸专科、小儿消化专科、儿童保健等。

    同时,陈雪娟十分支持年轻医生的成长,并积极主动参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市级科研项目,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她带领团队开展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小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项目,用于初步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提高了科室此方面的医疗技术水平。

    “小时候,奶奶经常生病,看着她受病痛煎熬的样子,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她解除病痛,当时就在心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回忆学医的初心,陈雪娟记忆犹新。如今,她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不仅守护了自己的小家,更守护了无数大家。

    陈素红

    用温情点亮生命之光

    早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该院肿瘤科病房时,护士长陈素红已开始了她忙碌而温情的一天。从事护理工作30余年以来,她不仅以精湛的专业技术赢得了同行的尊敬,更以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温暖了无数患者和家属的心。

    陈素红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护士。小时候,看着忙碌的父母,她总觉得患者好像比自己还重要。直到自己踏上护理之路,为患者解决无数问题,她才真正理解这份职业的使命感。

    “在肿瘤科,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疾病,更是生命。我们的护理既要‘精’又要‘暖’。”陈素红说。作为内科第三党支部委员,她带领团队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题,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她带领同事在专科护理技术上精益求精,在人文关怀服务上暖心呵护,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肿瘤护理品牌。

    去年,一名76岁的乳腺癌患者来诊。她的右侧乳腺肿胀溃烂,局部出血流脓,严重影响生活。陈素红带领团队为老奶奶提供精心治疗和细致护理,让老奶奶乳腺局部情况好转,争取到了手术的机会,延续了生命的希望。术后,患者和家属还特意回来表示感谢。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肿瘤科历经十余年的努力佳绩不断,先后获得“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江门市重点实验室”等荣誉称号。

    在专科护理技术领域,陈素红主持及组织参加肿瘤科多项临床及护理的课题研究,获得江门市科学技术奖4项,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以及护理专刊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和压疮护理尤为突出,极大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她还申报了癌痛患者无痛化护理的科研课题,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流程,有效控制癌痛患者的疼痛情况;成功申报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护理路径的科研课题,为介入手术持续灌注化疗的患者建立规范护理流程,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而言,护理不仅仅是治疗的一部分,更是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陪伴。因此,陈素红带领团队在专科护理技术上不断追求卓越,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个细节。她带领团队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为患者提供环境安静的单间,为居家的晚癌患者提供上门护理,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尊严。

    “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候,给予最专业的护理和最温暖的守护。”陈素红说。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李雨溪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