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健儿
娄青玲
钟春华
张芸涛
胡银亲
梁忱
覃钰纯
李金凤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江门市妇幼保健院里的她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作为守护生命的重要阵地,这里的女性医护人员以她们的坚韧与柔情,共同编织着关于生命、爱与责任的动人篇章。她们,是新生命的迎接者,每一次啼哭都承载着她们的喜悦与责任;她们,是母婴健康的守护者,用专业与爱心为无数家庭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在这里,每一位女性医护人员都是一朵独特的生命之花,她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浇灌着这片充满爱与希望的土地。从产房到儿科,从妇科到保健科,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她们忙碌而坚定的身影。她们不仅拥有高超的医术,更具备细腻的情感和无尽的耐心,她们用温柔的话语抚慰着患者的焦虑,用专业的治疗为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让我们一同走近她们,聆听那些关于生命、爱与责任的动人篇章。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邓榕 何雯意 通讯员 卢嘉伟
用心用情守护新生儿
人物档案
姓名:潘健儿
职务:新生儿科主任
医龄:28年
座右铭:用爱守护,用心坚持。
在该院新生儿科,潘健儿用爱守护、用心坚持,诠释医者仁心的真谛。她的故事,不仅是对新生儿健康的深情守护,更是对医者初心的生动诠释。
潘健儿选择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源于她小时候对医者的向往,最终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并在这条道路上坚守了28年。作为新生儿科主任,潘健儿主要负责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包括日常的医疗工作以及专科的质控、运营和发展。同时,她还会定期出儿科门诊。
该院新生儿科是江门市临床重点专科,也是江门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重症抢救随时可能发生,潘健儿作为科室负责人,虽然不直接参加值班,但作为“三值”,她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我们科室的优势在于新生儿重症诊疗技术全面且成熟,并且融合了保健康复以及中医药特色服务。”潘健儿介绍。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和新项目,如新生儿换血治疗、亚低温治疗、早产儿袋鼠护理、日间光疗等。这些举措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满意度。
潘健儿和团队在专业领域取得了多项突出成绩。该科在2020年入选广东省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2024年再次成为江门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日间光疗服务”在2018年作为案例参加“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在中南赛区获得“完善日间医疗服务供给十大人气案例”“十大价值案例”。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潘健儿和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创新。
潘健儿认为,近年来女性在医疗行业领导力的不断提升,这与她们在沟通力、同理心、细节管理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有关。她指出,“女性在医疗这个专业技术与服务并重的行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绩”。她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勇敢追求梦想,关爱自己的健康,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
人物档案
姓名:娄青玲
职务:儿童消化专科主治医师
医龄:7年
党龄:14年
座右铭:从医,虽苦犹甜,无悔此生献医学。
娄青玲踏上医学的道路,源于童年时对医生的好奇与向往。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后,她因热爱以及治愈患儿的成就感而砥砺前行。这份初心,让她在儿童消化专科领域坚守了7年。
出门诊、胃肠镜检查、查房、轮值夜班、带教,娄青玲的工作可以用“紧张且充实”来形容,曾获医院优秀医师、优秀党员、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她所在的儿内科设有呼吸、神经、血液、内分泌、肾病等亚专科,并设有儿童内镜中心,配备儿童专用的气管镜、胃肠镜、鼻咽镜,为患儿提供专业、精准化的治疗。
她始终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由于儿童无法准确描述症状,儿科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敏锐性和耐心,同时注重与家属的沟通,理解家属的焦虑和担忧,并提供情感支持。她注重倾听患儿的心声,提供情绪上的帮助,借助媒体平台进行专业科普知识宣传,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疾病,尽可能防患于未然。
2023年,娄青玲进修成为一名儿童内镜医生,返院后积极开展儿童无痛结肠镜检查项目,帮助许多消化道异物的患儿取出异物、解除痛苦。她认为,“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
此前,一位13岁的男孩因“呕血2天”入院,入院时面色苍白、全身乏力,血红蛋白只有68g/L。经过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灶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娄青玲进行了内镜下止血,最终病情稳定出院。后期随访显示,男孩恢复良好。娄青玲不仅用专业技术点亮希望,更为每一位患儿带去温暖的关怀。
在感慨自己一路走来所付出努力的同时,娄青玲希望未来继续保持初心并心存热爱,守护广大儿童健康,成为新时代医者。她还对母亲表达了深深的感激:“感谢妈妈对家庭的付出,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
深耕中医妇科二十载
人物档案
姓名:钟春华
职务:中医科负责人
医龄:20年
党龄:21年
座右铭:守正创新,仁心仁术。
钟春华的医学之路,始于对中医文化的深厚热爱,以及对家族长辈对医者仁心的敬仰。她深知,中医不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的智慧。她表示,“我选择中医妇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源于对女性健康的深切关注。我希望通过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女性同胞提供更为全面、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在钟春华的职业生涯中,“守正创新”始终是她秉持的核心理念。她坚守中医传统精髓,同时勇于探索和创新,将现代科技与中医传统疗法相结合,不断提升中医妇科的诊疗水平。
她带领团队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采用中药口服、针刺、灸法、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等多种特色疗法,在妇科疾病、产科杂病、肿瘤术后等治疗上取得显著疗效。特别是在试管婴儿过程中,她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制定个体化方案,有效提高了成功率,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好孕”。
钟春华深知,医者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她始终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用真诚和关爱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尊重。令钟春华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多次试管婴儿移植失败。但她没有放弃,通过中医综合调理,最终成功圆梦。钟春华欣慰地说:“能帮助患者走过困境、减轻痛楚,是我们作为医生最大的幸福。”
作为中医科的负责人,钟春华深知女性力量在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性。她构建的团队充满了温度和人文关怀,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二十年的坚守与创新、责任与奉献,钟春华诠释了“守正创新、仁心仁术”的真谛。展望未来,她将继续致力于中医妇科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用中医的智慧陪伴和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的智慧与魅力。”她说。
愿做患者的“心灵疗愈师”
人物档案
姓名:张芸涛
职务:乳腺科护士长
护龄:22年
党龄:4年
座右铭:医路同心,精准护理,守护生命的每一处柔软。
张芸涛的从医选择,与一颗糖的故事有关。她说:“小时候,有一位护士姐姐在给我扎针前变出一颗水果糖,并对我说‘数到三就不疼了’。后来我才明白,她数到二就扎完了。”这颗糖的甜,悄悄融进了她的心里。初中时,当读到南丁格尔在战火中持灯巡视病房的故事时,她明白了那些白衣身影为何总让人想起冬夜的炉火,也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南丁格尔”的种子。
一袭白衣,让疼痛有了温度,让绝望透进了光。作为乳腺科护士长,张芸涛的工作是一场场精密的技术管理与深邃的人文关怀交织的旅程。她既是科室的“中枢神经”,也是患者的“心灵锚点”。她的日常工作包括管理团队、处理医患关系、推动科室改进、人才培养建设等。她还带领团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如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个案全程管理、乳腺专科护理门诊、“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等,显著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
在专业领域,张芸涛取得了多项突出成绩,曾获得江门市优秀护士长、抗疫先锋、五邑好护士沟通能手奖等荣誉。她运用“叙事护理”方法,帮助乳腺癌患者走出心理阴霾。
45岁的谢女士,因乳腺癌术后输液港囊袋感染陷入焦虑,张芸涛则通过每日5分钟的专属沟通、拍摄感染皮肤对比照、陪伴回忆美好时光等方式,帮助她重拾信心。康复后的谢女士不仅带动亲友筛查乳腺健康,还用亲身经历鼓励他人。
张芸涛希望自己能成为患者的“心灵疗愈师”,也十分感谢家人的支持与包容。谈及“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她想对自己和广大女性同胞说:“这不是一场关于‘完美女性’的表彰大会,请暂时放下各种身份前缀,既保持锋利也保持柔软,努力活成最好的自己。”
中医科的“温情天使”
人物档案
姓名:胡银亲
职务:中医科护士长
护龄:20年
党龄:1年
座右铭:以心为护,以爱为灯。
“小时候,家人生病时,医护人员的无私付出深深打动了我。那种温暖和力量让我萌生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愿望。”胡银亲回忆起自己的初心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选择这条道路,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帮助他人的渴望。
作为中医科护士长,胡银亲的日常工作繁重而细致。每天清晨,她总是提前到岗,带领护理团队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为糖尿病、高血压、肺炎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提供治疗。她始终注重每一个细节,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她说:“每一位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他们的需求,用爱去温暖他们的身心。”
在科室发展上,胡银亲不断引入新技术,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她率先引入了温通拔筋罐、易罐、脐灸等中医新技术,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就医体验。2024年,她推行针对产妇的温通罐项目,为600位产妇提供了贴心服务,赢得了广泛好评。此外,她还带领团队推出了“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让患者在家也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胡银亲所在的中医科,34名职工中,女性占比高达94%。她自豪地说:“女性在护理团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的细腻、耐心和坚韧,为患者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这些女性医护工作者,用她们的温柔与力量,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为社会注入了无尽的温暖。
说起“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胡银亲感慨道:“感谢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也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胡银亲的故事,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缩影。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心灵的沟通与爱的传递。
遗传实验室里的“福尔摩斯”
人物档案:
姓名:梁忱
职务:医学遗传中心副主任
医龄:4年
党龄:12年
座右铭:慎思明辨,笃行守责。
在江门市医学遗传中心实验室里,梁忱每天与样本、试剂、仪器和检测数据打交道。她的工作看似枯燥,却关乎无数家庭的幸福与希望。她和团队化身“福尔摩斯”,帮助许多家庭找到了疾病的根源,避免了遗传病的代际传递。
大学时期,遗传学的课堂让梁忱深深着迷。她的导师以专业与热忱,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生命奥秘的大门。随后,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正直、责任、良心”的影响下,梁忱更加坚定了从事医学遗传学的决心。
江门市医学遗传中心是五邑地区最早开展无创产前筛查、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等项目的单位,也是广东省遗传病基因检测工程中心和江门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梁忱协助处理复杂的遗传数据分析、优化实验流程、进行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并促进多单位多学科的协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使得该实验室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和遗传病检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前,一位患有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孩子辗转求医,即便已经接受了当时最先进的基因检测,病因也仍无定论。梁忱和团队重新分析了孩子的基因检测数据,最终发现了一个隐匿的罕见新突变,明确了病因。后来,这位母亲再次怀孕,通过产前诊断,梁忱和团队排除了胎儿的患病风险,帮助她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宝宝。看着这位母亲分享的女儿康复训练和儿子健康成长的视频,梁忱表示:“这就是我们感到幸福和有价值的地方。”
梁忱认为,近年来医疗行业女性领导力的提升,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专业和爱心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健康与幸福。正是这些“步履不停,灯火不熄”的医务工作者,构筑起了医疗行业的坚实基石。
全力守护妇女健康防线
人物档案
姓名:覃钰纯
职务:妇女保健科主任
医龄:23年
党龄:12年
座右铭: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危难时显担当,做有温度的女医师。
覃钰纯选择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源于她小时候体弱多病的经历。她回忆道:“小时候,我频繁与医院打交道,医护人员一次次将我从病痛中解救出来,那种‘妙手回春’的神奇深深震撼了我。”后来,她如愿成为了一名医生,并在这条道路上持续践行着当初的梦想。
作为妇女保健科主任,覃钰纯的日常工作繁忙而充实。她主要负责妇女保健门诊,同时肩负科室管理,还经常下基层为群众提供免费“两癌”筛查和健康科普服务。她的门诊量3000余人次/年,基层服务覆盖超10000人次/年。每当看到患者恢复健康,基层群众对健康有了更多认知,她便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该科是江门市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中心和婚前孕前检查中心,也开设了更年期保健和青春期保健门诊。近年来,覃钰纯带头重建了更年期保健门诊,建立了江门市第一家更年期多学科综合管理模式的更年期保健门诊,并打造了特色诊疗项目更年期综合管理一日门诊。这一模式作为广东省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至江门市各基层医疗机构,显著提升了健康服务能力。2021年,该科荣获“广东省妇幼保健特色专科”荣誉称号。
覃钰纯在专业领域取得了多项突出成绩,曾获得“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广东省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品管圈竞赛三等奖等荣誉。她指出,近年来女性领导力在医疗行业的提升,不仅推动了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为更多女性树立了榜样,激励她们在职业领域追求卓越。
除了注重技术的提升,她还十分重视对患者的关怀。一位饱受更年期症状困扰的李女士,通过她的综合治疗方案,逐渐恢复了健康。“医生,我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李女士的这句话,让覃钰纯深感欣慰。她深刻体会到,作为妇女保健医生,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症状,更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创新妇儿保健服务模式
人物档案
姓名:李金凤
职务:保健部副主任
医龄:14年
党龄:17年
座右铭:以预防为盾,用关爱作舟,护航妇儿安康。
李金凤选择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投身妇幼保健领域,源于她对妇女和儿童健康的深刻认识。她深知,妇女是家庭的支柱,儿童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她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努力,帮助更多的妇女和儿童获得健康保障。”
这份初心,让她在妇幼健康事业中坚守了14年。作为保健部副主任,李金凤的日常工作主要围绕妇幼保健项目的辖区管理展开。她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的妇幼保健工作,确保各项妇幼公共卫生项目顺利实施。每天的工作内容非常多样化,从政策落实、数据分析到团队管理、培训指导,再到与社区、医院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早上,她通常会先查看前一天的工作进展和数据监测,了解辖区内的妇幼健康状况,确保没有紧急问题需要处理。下午,她会参与现场督导工作,走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和困难,确保服务能够真正惠及每一位妇女和儿童。
在李金凤的带领下,团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她们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江门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大幅提高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效率,使得项目执行更加透明、高效。她们还推出了“高危孕产妇六色管理”“母婴健康E门诊”“萌宝育堂”等创新服务模式,紧紧围绕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整合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减少他们的奔波之苦。
李金凤和团队还积极强化基层妇幼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和督导,推出妇幼项目“微进修”等,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服务质量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保障。这些努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辖区内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妇女儿童的健康指标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