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任佳燕 通讯员 彭栋培
西江是蓬江区的母亲河,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廊道。自实施禁渔期制度以来,蓬江区通过科学管控和全民参与,促进渔业资源恢复,西江蓬江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修复和提升。
西江于2025年3月1日正式进入禁渔期,蓬江区全力做好禁渔期各项工作,打出“组合拳”,守好“禁渔关”。分管区领导及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现场部署工作,要求各部门压实责任、协同联动,确保禁渔期“零违规、零事故、零舆情”。
精准培训固防线
为夯实禁渔期管理基础,2月中旬,蓬江区在棠下镇石山村召开2025年“商渔共治”暨渔业安全生产培训会议,同时对禁渔有关工作进行提前部署。江门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江门港口海事处、江门市交通运输局、蓬江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等参加培训会议,同时培训还精准覆盖区内在册渔民、乡镇自用船主及镇街管理人员。
培训以“联管联控、共护平安”为核心,分设三大模块,包括案例警示、技能实操和政策解读,市海事部门专家结合近年来西江流域3起商渔船碰撞事故,剖析违规操作、设备老化等安全隐患,强调夜间信号灯规范使用及避碰技术,并通过现场演示救生设备快速穿戴、遇险求救等应急事项,以及组织渔民模拟夜间避碰演练,提升参训人员的实战能力。
同时,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工作人员在培训中详细讲解了《广东省渔业资源养护补贴实施方案》,明确禁渔期渔民可申领生活补助,并列举违规捕捞导致补贴扣减的7类情形。此次培训累计派发《防范商渔船碰撞宣传册》《渔船安全手册》等资料60余份。渔民代表黄先生表示:“培训内容实用,我们的水上作业安全意识也有所增强。禁渔期政府还会发放补贴,我们也一定全力配合禁渔要求。”
线上线下强宣传
为营造浓厚的禁渔氛围,自进入禁渔期后,蓬江区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强化宣传:发挥线下阵地作用,在西江沿岸棠下、荷塘、潮连等5个镇街悬挂横幅10条,张贴《蓬江区禁渔通告》62份,覆盖渔船停泊点、渔村等重点区域,并组织镇街网格员入户走访渔民家庭28户次,发放宣传单页160余张,确保政策“户户知晓”;加强线上联动,通过蓬江政务网、渔民微信联络群等平台,推送禁渔通告、典型案例等,呼吁市民“不买、不食、不售禁渔期野生渔获”。棠下镇渔民李女士表示:“宣传单上的示意图一目了然,连家里老人也能看懂禁渔的具体要求。”
为缓解禁渔期渔民的生活压力,蓬江区组织走访渔民家庭,了解渔民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对有其他从业意向的给予帮助,助力转产增收,并通过严格审核渔民资格,为符合条件的渔民发放禁渔补贴。此外,进入禁渔期以来,蓬江区执法人员对停泊的渔船开展安全检查,整改救生圈缺失、消防器材过期等隐患5处,整改率达100%。
织密织牢监管网
禁渔期间,蓬江区启动“水陆空”立体化执法,织密织牢监管网。市海综执法船不定时巡航西江蓬江段,重点排查交界水域及夜间捕鱼高发区域,目前已查扣“三无”渔船2艘。同时,镇街渔船网格员不定期巡查沿岸,排查隐蔽点位15处,发现并处理“三无”船1艘。
蓬江区还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利用AIS定位系统、高清摄像头等科技手段,实时监控渔船轨迹,预警可疑行为30次,联合执法响应率达100%;发现可疑情况会通过“商渔共治”机制及时反馈,并开展联合执法。同时,有关部门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0750—12345),多渠道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受理并处置线索12条,形成全民共治格局。“通过‘人防+技防’,非法捕捞发现率同比提升30%,执法效率显著提高。”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