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9日,台山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召开。会上,台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4年台山市政府工作情况,部署了2025年工作任务。台山去年工作成绩如何?今年要干哪些大事?一起来了解下。
整理 林育辉
2024年“成绩单”
2024年,台山地区生产总值575.3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7%,高于省、江门平均水平。
台山成为国家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及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1.融入湾区建设走向纵深
●基础配套更加完善
•工业新城在全省96个省产业园区考核中排名第三、获“优秀”等次
•广海湾处置区用海申请获自然资源部批复,6条主要道路开展前期建设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台山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实现双增长
•新增市场主体6030户
•盘活土地、厂房等闲置资源1520公顷(2.28万亩)
•引进超亿元项目72个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与港澳地区跨境通办事项增至97项
•新增港澳资企业37家
•香港飞地孵化中心孵化项目24个
•江门首个台山“澳门青年之家”启用
•试点开展侨汇结汇便利化审批金额达747.5万美元
2.“百千万工程”提速加力
●城区承载能力提升
•完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方案编制
•新增公办学位1950个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增至106家
•幼儿园延托机构增至75家
•9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工,10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
•“3+”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入选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
•福美山公园“城管+企业+社区+市民”共建共治模式入选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圩镇节点功能强化
•新增培育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4个,大江镇、都斛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专业镇
•185个美丽圩镇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19亿元
●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梯队培育省市两级典型村92个
•77%以上行政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
•冲蒌镇西坑村南瓜产业“黄金链”发展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茫洲岛以“光伏+储能”方式实现全天候供电
3.三次产业培育协同推进
●工业底盘巩固壮大
•工业增加值对台山全市GDP增长贡献近6成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5%,连续3年排名江门第一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排名江门第三
•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进项目26个
●消费市场活力提振
•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支持,完成补贴核销1172万元,拉动销售额9311万元
•商品房和住宅销售面积均居江门第二
•全力推动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
•全年接待游客645.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7.29亿元,分别增长18.99%和16.76%
•连续6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现代农业增产增效
•粮食播种面积达75233.33公顷(112.85万亩),单产372公斤/亩,总产41.98万吨,实现“三增”
•“广东第一田”提质至3333.33公顷(5万亩)
•“台山1号”投放鮸鱼良种超10万尾,已上市50吨
•150个新型模块化重力式网箱蚝排投用
•“台山优品”甄选特色农产品98个
4.扩绿减污降碳深入实施
●绿美底蕴愈发深厚
•新种植绿化苗木10.2万株
•森林覆盖率连续4年实现提升
•镇海湾红树林入选省级重要湿地
•红岭种子园获评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污染防治精准施策
•办理海域使用权证13860公顷(20.79万亩)
•城镇生活污水管网新建19.4公里
•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静脉产业园焚烧项目完成环保验收
•台山市环境监测站成为全国仅5个获评考核优秀的区县级监测站之一
●低碳转型不断提速
•川岛2个海上风电场以及隆文、川岛风电项目完成厂址核准
•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超23.76万千瓦
5.民生服务保障用心用情
●社会保障扩容提质
•城镇新增就业5266人
•发放救助资金2.04亿元
●平安建设持续深化
•平安“三率”得分排名江门第一
•台山市法律援助处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文体事业更加繁荣
•获省推荐参加第七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统一评估
•一批台山本地著作以及“飞虎队”数字资料入藏国家图书馆
•党史文献入藏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文献中心
•《故园飘梦》在海外放映
•排球运动学校综合训练大楼封顶
•台山一中教育集团男子沙排队代表国家出战巴林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获得季军
6.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办结上级和本级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14件、政协提案236件,满意率均达100%
•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
2025年“施工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固定资产投资提质提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
●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900人以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1.抢抓“大桥经济”历史发展机遇
●全面强化湾区合作
•加快推进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建设、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项目落地
•谋划发展高端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特种船舶维修、船舶配套关键零部件等产业
•深化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湾区的交流互动
•加强与中山三乡对口产业协作
●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
•确保国道G240线大江至那金段改扩建工程全线通车
•建成鱼塘港码头
•提速推进台山通用机场项目
●完善制度规则“软联通”
•构建“跨域通办”新模式
•落实“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
•进一步融入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
2.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抓实新型城镇化试点
•新建改造供排水管网27公里
•完成台城污水厂升级改造工程量60%
•建设台城历史文化街区至金星湖湿地公园的城市慢行系统,打造高品质新居住示范区
•确保在建1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工
●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
•以省级试点为契机,锚定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滨海风光带”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强化台开联动,共同推进最美侨乡旅游公路建设
•推动川岛宿集、那琴半岛酒店二期年内试运营
•构建侨建筑保护活化体系
•力促“广东第一田”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项目动工
●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
•进一步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种养规模化发展
•力争食品工业规上总产值突破120亿元
•加强“台山优品”研发设计和营销推广
•因地制宜培育强村富民公司
●提升镇村整体风貌
•加快17个镇(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抓好农村“三大革命”
•提质改造“四好农村路”40公里
●拓宽向海发展空间
•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光伏+海上制氢”
•加快广海湾LNG省储备集散基地、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前期工作
•推动新投用模块化重力式网箱蚝排1000个,力促海洋牧场养殖总产量提升6%以上
•升级改造三大渔港
3.有效对接“内外需”、畅通“双循环”
●持续兴旺消费市场
•举办促消费活动20场以上
•通过音乐会、咖啡周等特色消费活动,集聚人气扩大消费
•做好十五运会排球比赛承办工作
•深化培育“侨VA”品牌
•培育“银发经济”新增长点
●提高投资综合效益
•深入实施工业投资攻坚计划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8亿元
●聚力推动招大引强
•力争招引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250亿元
•设立招商推介综合服务平台
●持续推进对外开放
•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探索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
•谋划与新西兰推进“两国双园”项目
•深化与RCEP成员国贸易、文旅、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
•高质量举办第十一届世界台山宁阳会馆(同乡会)联谊大会
4.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提质
•推动“小升规”企业50家以上
•力促开展技改数转企业超60家
•谋划与澳门、珠海开展产业合作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以更实举措建强产业平台
•高标准推动省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开发建设
•工业新城深入推进省级高新区建设
•广海湾高标准完成临港经济板块(启动区)概念规划和高端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
●以更好服务优化科创生态
•支持富华重工、绿岛风等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
•推动新达新、特一药业等企业申报高层次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力促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
•加强与港澳孵化机构、众创空间合作
5.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全力打造优质政务服务
•探索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
•推广便利华侨华人投资专项制度改革试点经验
•上线“侨事通”平台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落实省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
•鼓励制造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
•提质发展现代物流
●巩固提升要素支撑能力
•加快谋划推进整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完成“三旧”改造20公顷(300亩),盘活闲置土地66.67公顷(1000亩)
6.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提升绿美生态品质
•因地制宜提升林分优化1140公顷(1.71万亩)、新造林抚育880公顷(1.32万亩)、森林抚育793.33公顷(1.19万亩)
•高水平建设红岭种子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营造修复红树林40公顷(600亩)
●坚持绿色清洁发展
•升级改造川岛、广海等4个陆上风电项目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保持100%
•全力建设“无废城市”
7.持续推进民生服务补短板、强弱项
●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
•强化低收入人口、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服务保障
●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县城医院综合能力
•新增公办学位2600个
•推进“海丝”史迹申遗工作
•推进非遗项目数字化建设
8.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