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构建和谐家庭关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3-13 07:28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家庭中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学校应该对家长做出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下面,笔者将围绕一个学生事例,针对不良家庭关系引发的学生问题展开分析和发表看法。

    ——新会实验小学 林秀娥

    一、问题的发生:小张的苦恼

    学生小张对老师很有礼貌,乐于助人,喜欢帮老师做事,如搬作业本、上课喊口令等,但最近却变得喜欢欺负同学。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情绪不佳,反抗心理比较重。通过多次谈话和家访,老师了解到,原来,小张的父母闹矛盾了,父母的情绪影响到小张,他由于心里的不安,变得更加敏感,甚至通过“做坏事”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也想以此引起父母的关注。

    二、问题的症结:解读小张

    小张的事例表明,往往家庭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心境,严重的会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其表现在学校,根源在家庭,危害在社会。其性质是:在家庭中,各种问题和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学生极易产生恐惧感、自卑感、孤独感,以及烦躁、愤怒等消极情绪。

    三、问题的解决:小张的改变

    以爱心引路,打开心结。像小张这样不顾后果地宣泄情绪,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是不合理的、不适当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找小张了解情况,对他表示关心,同时,通过沙盘游戏、交谈、体育运动等方式帮助他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引导他以写日记、写信等方式,加强他与老师、父母的联系;通过对话交流等方式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打开心结。老师平时也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育同学们要多关心、包容小张,用班集体的力量温暖他的心灵。

    以理服人,改变家长。老师还积极开展家访工作,链接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告诉小张的父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小张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他们改善家庭关系。在老师和专业社工的引导帮助下,小张的父母平心静气地谈心,坦诚说出内心的想法,耐心聆听小张的想法,构建了和谐的家庭关系。只有家庭关系和谐了,才能有温暖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四、反思与建议

    父母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和谐的家庭关系能使孩子感到愉快、舒适,从而学会尊重别人,自信心也能得到增强。父母要正确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从严要求自己,注意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最关键的是要掌握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基本知识,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

    学校可以在家长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讲座,让家长在提高自身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子女。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加学校的心理教育活动,使师生家长共同体验、享受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