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碧桂园学校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
让劳动教育“有滋有味”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3-14 07:28   

在鹤山市碧桂园学校“桃李园”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采摘自己种下的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乐趣与收获的喜悦。

在鹤山市碧桂园学校“桃李园”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采摘自己种下的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乐趣与收获的喜悦。

在鹤山市碧桂园学校厨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习刀工技巧和制作美食,以更好地将劳动技能运用在家务劳动中。

在鹤山市碧桂园学校厨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习刀工技巧和制作美食,以更好地将劳动技能运用在家务劳动中。

    翻土、除草、采摘……近日,在鹤山市碧桂园学校的“桃李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师生们一起劳作,一派繁忙的景象。随后,学生们来到该校厨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化身为“小小美食家”,学习刀工技巧和制作美食。农耕劳作、厨房烹饪,看似不相关的两项活动,被该校融入劳动教育中,实现“有滋有味”。

    近年来,鹤山市碧桂园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打造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佩筠

    学校主导 “课程化”提升劳动教育品质

    “劳动即教育。学校大力推动劳动教育,有助于让学生在劳作中理解自然规律,在服务中感知社会运行,在创造中激发潜能,进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鹤山市碧桂园学校校长代天良表示。

    据悉,该校秉持“绿色教育,菁英学子”的办学理念,以“会求知、会做事、会合作、会发展”为育人目标,在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编写了《平安是福》《德育体验活动手册》《好习惯好人生》3本劳动教育专题校本教材。同时,该校精心打造校内“桃李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厨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陶艺技能培训中心、生命生存技能学习中心,以及校外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和劳动课程教学实践化。

    “学校以校内日常劳动为核心,制订小学生校内劳动清单,常态化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和寝室卫生清洁活动,营造浓郁的劳动育人氛围。其中,一年级学生从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教室卫生保洁及分类投放垃圾做起;二年级学生参与班级集体劳动,逐步培养劳动习惯;三年级学生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学习规范使用劳动工具;四年级学生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劳动;五年级学生主动参加公益劳动,进一步提升生产劳动技能;六年级学生学会制订劳动计划,并根据劳动进展适时优化调整计划。”该校德育主任朱敏介绍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该校还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在“桃李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参与各类蔬菜、瓜果的种植过程,从开荒、除草到播种、浇水、采摘等,深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在桑叶培育园,学生们学习桑树的种植与养护,了解桑叶的特点及用途,开展养蚕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在厨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学生们从田间到餐桌,深入了解各种饮食文化,学习烹、炒、蒸、刀工等基本技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们不仅在实践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树立了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劳动课程太有趣了!我不仅学会了多种菜式制作方法,还在小组合作中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亲身体验种植和烹饪的过程,我深刻理解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道理,今后,我一定会更加珍惜粮食,杜绝浪费。”该校五(2)班学生邓芷悠说。

    家庭尽责 “生活化”夯实劳动教育根基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鹤山市碧桂园学校积极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制订科学合理的小学生家务劳动清单,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吃苦耐劳、独立自主的优秀品格。

    “为了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学校分层设计家务劳动清单。其中,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完成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学习垃圾分类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四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包括学习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和协助参与家务劳动等,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五、六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基础的家务劳动技能,包括家庭清洁卫生、整理收纳和基础饮食烹饪技法,增强家庭责任感。”朱敏说。

    此外,该校制定了家校联系手册,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家庭劳动教育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学校制订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每学期末,我们会根据学生参加校内劳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选‘生活自理能手’和‘劳动之星’等。在寒暑假期间,我们还会根据学生在家里参加家务劳动的表现,评选‘德育标兵’,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朱敏说。

    “在家里,我会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做饭等。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深深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今后,我会更加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学会更多生活技能,让自己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成长。”该校五(3)班学生李凯琳说。

    社会支持 “基地化”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社会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劳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鹤山市碧桂园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双合农业生产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定期开展亲子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季节,开展符合当地特色的社会劳动教育课程,如粉葛种植、油菜种植、茶树种植、水稻种植等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如社区及公园卫生清洁、敬老院志愿服务等,以此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朱敏介绍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该校创新制订了四维评价机制。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时,需要记录劳动过程并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参与情况“自评”、技能掌握“互评”、综合性“教师评”以及反馈性“家长评”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通过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劳动的价值。

    从课堂、田间到寝室、厨房,近年来,鹤山市碧桂园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收获累累硕果。去年11月,该校获评江门市第三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今年2月,该校申报的国家级劳动教育课题《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及实施路径研究》顺利结题;2023年,该校申报的国家级劳动教育课题《基于“劳动+匠心+艺术”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顺利结题;2019年,该校教师论文《体验活动,润物无声——浅谈德育体验活动特色的创建与思考》在国家级期刊《中小学教育》发表……

    代天良表示,接下来,该校将继续深入劳动教育创新课题研究,加强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家校社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劳动教育内容,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