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南村的鲜卑文化、甘和茶、青砖屋等文化特色及良好的村容村貌是其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
大埠村墙绘为美化村庄环境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鹤山市相关部门及单位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在古劳镇大埠村,精美墙绘与周边环境巧妙融合。
走进古劳镇大埠村,一幅幅精美的“美丽大埠”创意墙绘与农房、绿化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美乡村画卷;而在龙口镇霄南村,古朴的特色房屋与鲜卑文化元素交相辉映,营造出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近年来,鹤山市多部门紧紧围绕鹤山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关要求,扎实开展“百村共建”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按下“美颜键”,在扮靓乡村“颜值”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鹤山市推进“百千万工程”增添幸福感、获得感底色。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张舜同 通讯员/黄伟石 胡坤怡 麦娥英
A
编制农房建设指引
让新建农房更安全、更美观
今年,鹤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镇村发展提能升级,统筹落实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农房风貌“三个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基础工程。其中,农房风貌提升工作是重要抓手。
为全面提升辖区农房风貌管控水平,彰显岭南村庄独特韵味,鹤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今年2月正式印发《鹤山市农房风貌规划》,为农房建设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引。
“对农房建设实施规范化指引,不仅可以使农房建设得更加美观,对于群众的居住安全也是一种保障。为了使农房建设的有关指引更符合群众实际需求,同时,使农房外观设计更有鹤山本土特色,我们邀请了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助力开展《鹤山市农房风貌规划》设计工作,通过实地走访、发动镇(街)征集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房款式设计并对该《规划》进行深入研讨和修订,让《规划》的内容更丰富、更具实用性和更‘接地气’。”鹤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股副股长张东腾说。
张东腾介绍,《鹤山市农房风貌规划》包含“农房风貌指引”和“农房设计通用图集”两大核心板块。其中,“农房风貌指引”涵盖了鹤山农房风貌研究、微改造指引、新建建设指引三大内容,并梳理了农房风貌管控的正负面清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农房建设提供全方位指导。
而“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则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抗震、安全、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秉持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充分考虑鹤山村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融入乡村特色与地方文化,设计了经济型、舒适型、豪华型三大类型,满足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和居住需求的村民。在住宅用地和建筑规模层面,精心规划了用地面积为80-90平方米、95-100平方米、110-120平方米三种类型,建筑层数主要设定为三层和两层半,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又保障居住的舒适性。图集共包含12套建筑方案设计,每套建筑方案提供3套外观色彩设计,村民可根据自身喜好和乡村环境特点,打造出既独具个性又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的农房。
据了解,接下来,鹤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进一步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做好农房风貌管控,并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不断完善《鹤山市农房风貌规划》,助力鹤山农村风貌提升。
B
凝聚力量
为美丽乡村增添“暖心底色”
农村危房改造既是农房风貌提升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助力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安居、住有宜居”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鹤山市相关部门及单位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助力他们实现“安居梦”,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增添更多“暖心底色”。
2024年,鹤山市慈善会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3户,其中修缮加固20户、重建13户,发放危房改造项目资金101万元。截至目前,33个危房改造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合格。
双合镇合成村村民苏大叔(化名)便是受益者之一。苏大叔的妻子双目失明,女儿患有小儿麻痹症,全家仅靠他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原本的房屋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鹤山市慈善会的帮助下,苏大叔的房屋得以重建,解决了他们一家的居住难题。“新建的房子稳固又宽敞,我们一家再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打了。”苏大叔说。
居住在共和镇新连村的阿梅(化名)和阿胜(化名)两兄妹也是鹤山市慈善会慈善危房改造项目的受益人。据悉,阿梅是特困人员,生活无法自理,其生活主要靠有肢体残疾的阿胜照顾,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其原本的住房长期漏水,墙体崩裂受损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鹤山市慈善会等多方的资助下,去年年底,他们的新房顺利竣工验收,住进美观且宽敞的新房子,也让阿胜兄妹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新盖的房子不仅位置更开阔,外观也十分漂亮,天气再冷也能睡个安稳觉了。”阿胜表示。
此外,鹤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积极帮助困难退役军人修好“安心房”,在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为困难退役军人解决急难愁盼。据悉,自鹤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已为14户退役军人改善了居住环境、完成危房修缮工作,其中包括房屋重建4户。
去年,家住宅梧镇漱云村的困难退役军人许老伯(化名)便在鹤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对房屋进行了修缮。“此前,许老伯所居住的房子年久失修,出现了房门破洞、地板破裂、墙体渗水发霉等情况,房屋外墙红砖裸露且长满了苔藓,这对于许老伯的居住安全有较大影响。对此,我们帮助许老伯对房子的外立面及内部墙体进行了‘批荡’,并对楼顶、地板进行了修复,解决其房屋漏水以及地面不平整等问题。目前,许老伯已顺利入住新房。”宅梧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专职人员何永坚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鹤山市退役军人亦积极响应农房风貌提升工作,积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为家乡推进“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退役军人李荣坤便是其中一员。
李荣坤是鹤山市双合镇双桥都村人,在了解到双合镇正在深入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后,他主动联系村委会,配合出资助力相关工作,同时,他还向周边的邻居宣传相关政策,凝聚合力,先后带动周边6户邻居参与到农房风貌提升工作中来。
C
塑好乡村“面子”
修好发展“里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近年来,鹤山市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良好村容村貌带动村集体增收,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其中,古劳镇大埠村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坚持把“活绿”行动与绿美行动相结合,将水治理与乡村绿化紧密结合,先后完成了14公里河涌清淤、100公顷(1500亩)鱼塘尾水整治工程等,全面消除了劣V类水体,活化水环境。
在前期开展鱼塘尾水治理的基础上,去年,该村还集中力量改造田间看护房,打造统一美观的田间看护房示范点,推进机耕路硬底化和安装路灯206支,打造了集科技养殖和科普观光于一体的示范性美丽渔场。通过大力推进美丽渔场、“光伏+建筑”、云龙竞渡文旅产业等项目建设,该村还引入渔乐农业项目,打造以生态养殖为依托,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美丽田园。
水美则鱼肥,良好的人居环境与养殖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养殖创业,使得鱼塘承包价从过去的每亩1800元跃升至2500元,河涌租金更是由原来的7.5万元/年提升至13万元/年,带动村民就业20余人,渔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
此外,大埠村还积极探索高效乡村治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和群众主体,以组织驱动、党员带动、社会推动、全民出动的工作方法,扮靓村庄“颜值”的同时,积极发动广大村民、社会力量、侨胞捐资捐物,助力家乡发展建设。近两年来,该村共募集各界捐款超300万元用于农房风貌提升。该村统筹上级资金、社会资金,在海尾笃、升平河等区域建设主题林、宫粉紫荆路等绿美生态点,种植宫粉紫荆等观赏性苗木,形成“千米缎带”景观,持续美化生态环境。如今走进大埠村,纵横交错的鱼塘与秀美村庄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随处可见鹭鸟飞翔,良好的水乡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该村还与广州美术学院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绘美乡村”实践团对接,开展墙体彩绘活动,墙绘主题涵盖“田美鱼肥、丰景大埠、三夹腾龙”等,精美墙绘与周边环境巧妙融合,为乡村振兴、美化村庄环境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大埠村的村容村貌变化很大,住在这里非常舒适,许多乡亲回来也对此赞不绝口!村里增添了许多精美的墙绘,作为村民,我们也可以很自豪地邀请朋友们来村里打卡。”大埠村村民易群芳说道。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龙口镇霄南村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该村通过连片整治,一体化推进建设工程,有效实施了古城墙修复砌筑、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绿化美化五大工程,其中,该村顺利完成了在霄乡片区环村池塘边修复古城墙1200米;环村路铺设科技沥青并重新施划交通线约1.8万平方米;对36幢风貌欠佳农房实施风貌提升改造等工作,在塑造好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大力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文旅融合是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途径,而霄南村的鲜卑文化、甘和茶、青砖屋等文化特色及良好的村容村貌正是其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近年来,霄南村不断深挖鲜卑文化故事,进一步丰富霄南村史馆陈展内容并设计网红打卡路线,同时,奋力激活牛肉饮食文化、甘和茶等“土特产”潜能,持续优化旅游配套服务,不断招来“四方客”。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霄南村还积极推动闲置资源变“现值”,通过梳理集体经济情况,盘点村中闲置资源,积极探索“光伏+建筑”发展路径,将楼顶“闲置地”建设成村民群众的“致富棚”,通过出租该村源吉林厂房屋顶、党群服务中心屋顶等地方用于开展光伏项目建设,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实现经济收入双增。“接下来,霄南村将活化利用托管青砖屋,引入特色民宿、牛饮食文化产业等,努力实现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带领村民不断增收致富。”霄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源庆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