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智造学院功能型党委成立
打造“政校企党建共同体”新标杆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3-18 07:28   

恩平智造学院设置在恩平市职教园内,拥有优质的职业教育条件。

恩平智造学院设置在恩平市职教园内,拥有优质的职业教育条件。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行业协会资源,以党建引领打造职业教育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恩平样板”,3月13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江门市技师学院恩平智造学院委员会揭牌仪式在恩平工业园职教园顺利举行。恩平智造学院功能型党委的成立,是党建引领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标志着恩平市在探索党建工作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吴健争

    通讯员/吴小坚

    党组织牵头抓总

    构建“政校企”协同发展格局

    中国共产党江门市技师学院恩平智造学院委员会作为功能型党委,共设立党委委员11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书记由恩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达明担任,副书记由江门市技师学院教务部部长焦慧慧和恩平市职教中心副主任、智造学院院长聂华明担任。党委委员分别由市科工商务局、市工商联、市园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和市电声行业协会、市纺织服装协会、市智能家电行业协会、市机械行业协会、市智能装备协会等相关人员担任。揭牌仪式上,各相关单位和行业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就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可提供的共享资源及如何建设好功能型党委进行了深入交流。

    恩平制造学院发展的背后是恩平工业经济的加速腾飞。过去一年,恩平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1.6%。

    去年,恩平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坚持大抓工业发展、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大抓园区再造、大抓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创新优势。全年引进项目53个、总投资245亿元,工业投资完成102.7亿元、增长16.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8%。恩平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3个产业上榜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0.5%,实现不出恩平就能生产出一台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拆解式招商经验被省政府总结推广,恩平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8亿元,5家企业入选2024广东省制造业500强。

    此外,恩平还获批了建设省级县域创新基地,全市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97家,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长。

    恩平市制造业当家成色更足、底色更亮,一二三产的比重从2020年的16.1:27.7:56.2优化为2024年的15:32.8:52.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20年的21.6%提高至2024年的34.3%;工业投资比重从2020年的27.4%提高至2024年的66.8%,为近年之最。更令人振奋的是,恩平大抓园区再造,恩平工业园连续五届获评“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升泰昌智造加速器、恩平智谷等5.0产业空间和大槐人才公寓、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实践基地、恩平职教园建成投入使用。

    “三个强化”聚合力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为了进一步服务恩平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势头,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恩平智造学院功能型党委将从“三个强化”发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携手各大行业协会和市有关部门,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助力恩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以“红色引擎”驱动政校企协同发展新篇章。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江门技师学院的支持帮助下,与恩平市职教中心党委携手共进,推动职业院校党组织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政校党委搭台、校企党委联动、党员先锋发力”的人才培育新格局。

    二是强化行业赋能,以互补优势推动资源融合互通新局面。通过政府引导、学校培育、企业参与的紧密合作机制,实现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恩平市教育局、人社局、科工商务局、工业园区等政府部门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职业院校作为人才的摇篮,将紧密贴合企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行业协会及其成员企业,则将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和成长家园。

    三是强化产教融合,实施“精准滴灌”式人才培养工程新战略。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有效结合点。通过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围绕人才“成长链”延伸“服务链”,不断拓宽人才培养的视野和思路。在为广大青年学生技能成才提供宝贵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有效缓解恩平企业用工总量不足和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等矛盾问题,持续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恩平篇章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钟建基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