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会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写好“土特产”文章。各镇街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特色农产品层出不穷、优势凸显,一个个“土特产”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经济效益愈发增强,带农增收效果愈发明显,成为推动地方致富的支柱产业,新会陈皮、大鳌南美白对虾、双水黄皮果蔗等产业更成为当中的典型标杆。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任晓盈
新会陈皮
“小陈皮”成就百亿级“大产业”
新会陈皮“百科全书”——《新会陈皮志》出版;“新会陈皮水”在全国两会“出圈”;陈柏忠作为中药炮制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项目代表入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新会陈皮频频上“热搜”。新会区凭借“一颗柑”“一块皮”,聚焦政策惠农、科技助农、产业富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持续推动新会陈皮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全产业链总产值从不足300万元发展到261亿元,“新会陈皮”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第一位,成功打造全国富民兴村的标杆产业。
“新会陈皮”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第一位。
新的农产品品种、先进的研发技术、创新的文旅融合体以及多元化的销售渠道,让新会陈皮这一拥有悠久历史、越陈越香的瑰宝,焕发新生机。
“传统是做原料,现代科技是做衍生品,通过高附加值的衍生品,为传统原料行赋能。”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忠建议,要充分引入现代科技力量,推动新会陈皮产业从农产品向食品、保健品、药品以及大健康产品布局。
近年来,新会以会城、双水、三江3个镇(街)为主,创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总面积430平方公里,新会柑种植面积达6000公顷(9万亩),带动全区种植面积达9533.3公顷(14.3万亩),园区内现有新会柑种植户7000多户、新会陈皮商事主体超1500家,有效扩大了新会陈皮产业规模。同时,产业园的建立推动了新会陈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会建成了“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特色产业园,新会陈皮产业形成了药、食、茶、健和文旅、金融等6大类35小类120多个品种,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提升产业价值,形成产业集聚,构建生态、绿色、健康、富民的大产业新格局,让新会陈皮成为产业标杆。
大鳌南美白对虾
养殖户“蹦”上致富路
大鳌镇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广东省特色水产养殖示范镇和广东省集装箱制造专业镇,以虾养殖为主导产业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多年来,大鳌镇按照“开发一个品种,深化一门科学,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实施“一只虾”工程,有效加快全镇水产养殖业发展和当地农民致富的步伐,推动淡水养虾业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大鳌镇着力实施“一只虾”工程。
如今,大鳌镇水产养殖面积约2000公顷(约3万亩),年养殖南美白对虾超3万吨,供应珠三角地区50%以上的淡水对虾,带动种苗培育、生资销售、刮虾搭棚、物流运输、预制菜加工等各环节蓬勃发展,2024年新会区南美白对虾全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
南美白对虾“蹦”上百姓餐桌,也带着养殖户“蹦”上了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我属于全镇最早的一批水产养殖户,入行后,得到镇委、镇政府的有力引导、支持和推广。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养虾行列,大鳌南美白对虾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品牌名声越来越响。”大鳌镇资深养殖户卢月荣表示。
当前,为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新会区乘借“百千万工程”东风,持续加快建设南美白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省农业龙头企业,打造虾养殖全产业链,建设白对虾产业综合体;依托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打造“5G+智慧养殖”数字水产养殖现代化新模式,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水产品质量;建设运营养殖尾水治理试点项目,助推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大鳌对虾品牌价值,积极举办“笑虾虾”文化旅游节和大鳌对虾品牌推广活动,联动桃荫别墅、红棉休闲岛等文旅项目,深入推动乡村文旅与大鳌对虾产业链融合发展。
双水黄皮果蔗
甜蜜生活“蔗”里来
双水镇桥美村种植黄皮果蔗已有150多年历史,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黄皮果蔗创造了良好生长环境,是全国“一村一品”果蔗示范村。2024年,该村黄皮果蔗种植面积达133.33公顷(2000亩),产量2.2万吨,总产值55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量的80%。通过种植黄皮果蔗,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生活越来越幸福。
桥美村种植黄皮果蔗已有150多年历史。
近年来,双水镇以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以甜蜜乡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桥美村果蔗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桥美村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提高果蔗种植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村校共建、村企共建、村社共建,链接更多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尤其是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党建结对共建,邀请专家为果蔗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果蔗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显著提升。”桥美村党委副书记莫达铭说。
一根蔗成为桥美村增收致富的有力杠杆,“甜蜜”产业实现了“甜蜜”蜕变。目前,桥美村已注册了“桥美果蔗”“甘蔗妈妈”和“桥美蔗小妹”商标,并建立网络直播间,利用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拓宽线上销路,黄皮果蔗远销浙江、四川、福建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