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沙是明代大儒,广东从祀孔庙的第一人,有“岭南一人”之盛誉。位于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钓台故址是陈白沙文化遗产中重要的历史遗址。陈白沙生前曾形象地比喻:钓台就是他的学术衣钵,钓台就是江门学派的掌门人信物。此外,陈白沙长年生活在江门,留下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情节生动、接地气,所以才能代代相传。笔者建议,我们应该把这些故事活化起来,放到同样充满烟火气的长堤历史文化街区,这样既能更好地还原大儒形象,又能为普通游客所乐见。
再说陈长毛。大家对于这位名人可能知之不多。他是蔡李佛拳的传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江门,对蔡李佛拳在五邑的传播发挥了极大作用。京梅村是蔡李佛拳的发源地,陈长毛所在的白沙村与京梅陈姓同宗同源,由于这个关系,他自幼跟随陈享、陈官伯等学拳,成为三传弟子中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当时,五邑各地很多人都冲着陈长毛来到白沙拜师学艺。笔者曾系统地访谈了陈长毛弟子的后代,发现这里有很多有关陈长毛的故事;在陈长毛的众多弟子,还有一支陈姓同宗一直生活在江门市区,他们到现在仍然是江门武术的重要代表。
那么,陈长毛与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有何关联?一是陈长毛所举办的四邑雄胜馆曾设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现在虽然不一定能找到其故址,但并不影响将它作为“三十三墟街文化”的组成部分;二是有关陈长毛的故事,或多或少与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相关。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与他的弟子相关的墟街“四大天王”,其故事也相当精彩。加上现时江门市侨乡蔡李佛文化交流中心在此设立,更可以成为很好的表现载体。
陈白沙、陈长毛两位名人,虽然属于不同时代,角色也有很大差异,但其身上都具有烟火气、生活味,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活在人们的心中。两人正好描画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底色。
此外,笔者认为,我们打造长堤历史文化街区,要突出“墟街”的特点,在它身上没有“都”“城”“镇”“市”的味道,却是岭南众多墟街的代表。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不妨就表现好作为“墟街”的美,而“二陈汤”就是其中最美的风景线之一。 宋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