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故事助力思政“金课”建设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3-26 07:29   

黄华俊与学生走出校门探寻侨乡文化。

黄华俊与学生走出校门探寻侨乡文化。

    近日,2024年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新鲜出炉,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门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黄华俊、黎泉妍老师凭借《以江门故事促进思政“金课”建设研究》一文获得一等奖。

    当前,我市高职教育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思政教育的创新与质量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江门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紧跟时代脉搏,深度聚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侨乡文化,通过多渠道挖掘侨乡红色文化等独特资源,为思政教育注入崭新活力,本次获奖正是重要体现之一。

    文/图 吕中言 黄华俊 黎泉妍 江职宣

    论文创新价值高

    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具体改革路径

    论文《以江门故事促进思政“金课”建设研究》系统梳理了侨乡文化中的“九大类文化形态”(涵盖科技、商业、演艺等),建立“故事资源库”,通过“四讲法”(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将抽象理论具象化。

    论文还从多个方面体现创新价值。例如,紧扣教育部提出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两性一度)标准,结合侨乡故事,提出在思政课中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三维目标融合,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形式和实践,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改革路径。

    除了倡导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场馆、开展志愿讲解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外,论文还提出通过数字化手段为教学赋能,如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微视频、VR虚拟仿真技术等,实现红色场馆沉浸式教学。在此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促进评价方式多元化,从而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提升情况,形成可复制的“江门高职思政模式”。

    思政“金课”的“高阶性”离不开学理深度和价值引领。论文还指出,思政教育不能重形式而忘本质,教师需大量研读有关江门历史和文化的文献,深刻把握故事的前因后果,做到“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要杜绝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道德说教方式,倡导教师从学理深度展开故事分析,将老故事讲出新味道。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挖掘和讲述本地红色故事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红色资源丰富,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黄华俊和黎泉妍从江门故事入手,通过挖掘和讲述本地红色故事、文化传承故事及新时代发展故事,为校内思政课堂增添一抹亮色。

    两位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江门的大街小巷,走进历史遗迹、华侨博物馆等地,搜集整理了大量思政素材。在讲解爱国主义精神时,他们引入先辈们在海外艰苦创业、心系祖国、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动人故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先辈们的爱国爱乡情怀,使过去抽象的侨乡文化变得更加鲜活。

    在教学方法上,两位教师打破常规,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并各自聚焦一个侨乡故事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采访当地居民和专家等方式,学生深入了解侨乡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课堂上,各小组通过制作PPT、拍摄视频、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成果,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

    为了让侨乡故事更鲜活地融入课堂,两位教师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学习通线上平台,上传丰富的侨乡故事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的预习与复习途径。同时,他们还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近距离观察侨乡农村状况。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挖该论文的育人价值,总结经验,坚持立德树人,鼓励教师深入挖掘侨乡故事等本土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思政‘金课’建设再上新台阶,共同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江门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宁园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