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体重 享“瘦”健康生活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4-01 07:29   

中医特色疗法助力科学减重。

中医特色疗法助力科学减重。

黄任锋

黄任锋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暨南大学硕导,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

    腰围太大,体重超重,容易患上慢性病……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体重管理”成为热议话题。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黄任锋表示,减重的本质并非单纯追求体重下降,而是通过调整身体状态,以体重管理实现“精气神”全面提升,“许多人减重后反而感到疲惫、虚弱,这违背了减重的初衷”。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余敏贞 陈智敏 刘森

    A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寻求科学管理体重

    “这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群众的体重管理意识以及中医养生观念有很大的提升。过去,患者因肥胖引发‘三高’才被动减重,如今更多人主动寻求科学管理体重。”黄任锋介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现在中医减重的理念深入人心。

    “以前都是靠节食、喝代餐粉减肥,反弹特别快,每次减肥都觉得头晕乏力。”在诊室候诊的江女士表示,如今经过中医调理,健康减重后,她的体重慢慢降下来了,而且感觉越来越精神。对此,黄任锋表示,减重目标不是单纯追求体重下降,而是让身体更健康、精神更充沛。过度节食或不当减重方法可能会导致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甚至损害健康。因此,科学的减重方式应该是让人越减越有活力,而不是削弱身体机能。

    黄任锋表示,西医的减重方式多基于“能量平衡”理论,即通过控制热量摄入、促进代谢或使用药物干预,如调节胰岛素抵抗、甲状腺功能,甚至通过手术减少胃容量。而中医则强调“整体调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调理、运动养生以及中医特色疗法,帮助身体恢复平衡,从而实现健康减重。

    “中医认为,肥胖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痰湿积聚等因素有关。”黄任锋表示,减重需从整体出发,调和脏腑、气血功能,达到形神兼养的健康状态。

    B 中医“组合拳”破解肥胖难题

    今年40岁的张女士时常来医院找黄任锋进行中医调理,目前已接受减重治疗2个月。此前,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经常吃高油、高糖、高脂食物,张女士的体重在一年内增加了15公斤,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严重超标,出现身体乏力、犯困等问题。

    黄任锋接诊后,通过中医诊断张女士的肥胖是脾虚湿盛,并针对其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系统化减重方案。仅1周,张女士就发现体重减轻了2公斤,身体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

    “中医将肥胖分为不同类型,并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以‘组合拳’破解肥胖难题,从而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黄任锋表示。

    一是脾虚型。这类人通常表现为虚胖,身体浮肿,舌苔厚腻,容易疲倦无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会导致湿气积聚,形成痰湿肥胖。”黄任锋表示,调理方法包括健脾祛湿,如饮用陈皮茯苓茶,或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二是阳虚寒湿型,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表现为腹部肥胖、手脚冰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阳气不足会导致代谢减缓,体内湿寒堆积,形成脂肪。调理方式包括温补肾阳,如艾灸命门穴、服用温阳补肾的中药等。

    三是气虚乏力型。这类人容易疲惫,缺乏运动动力,整体代谢低下。中医建议补气健脾,如服用黄芪陈皮茶,或通过适量的运动激活气血循环。

    四是肝郁气滞型,也是大家常说的压力型肥胖。黄任锋表示,由于情绪压力大,部分人会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焦虑,最终导致脂肪堆积。此类肥胖者常伴随易怒、焦虑、失眠等症状。调理方法包括疏肝解郁,如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心理调适,减少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C 中医特色疗法助力减重

    黄任锋表示,中医特色疗法在减重方面也能发挥独特优势。目前,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推出了20多种中医特色疗法。

    常见的比如针灸与耳穴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脾俞、关元等,能够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同时,耳穴疗法可通过刺激控制食欲的穴位,帮助减轻饥饿感,从而辅助减肥。艾灸与温灸适用于阳虚型肥胖者,通过艾灸关元穴、神阙穴等,提高身体阳气,加速代谢,减少脂肪囤积。刮痧与推拿可促进气血循环,帮助体内湿气和脂肪排出,特别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肥胖者。

    “许多患者通过中医特色疗法,在不知不觉中改善了体质,减轻了体重,同时提升了整体健康状态。”黄任锋表示,这些疗法在减重的同时还能增强身体机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减肥方式。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减重的人群应该注重饮食调理和适当运动。黄任锋表示,中医主张均衡饮食,提倡多食用五谷杂粮、新鲜蔬果、优质蛋白,同时减少油炸食品、糖分过高的食物摄入。“广东人常说‘湿气重’,其实很多人的肥胖是脾虚、湿气滞留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黄任锋建议,可以使用陈皮、茯苓、薏米等食材泡茶饮用,以健脾祛湿,帮助身体代谢多余的水分和脂肪。

    “运动量减少是导致肥胖和代谢性疾病增加的重要原因。”黄任锋建议,运动方式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合理安排运动量。例如,年轻人可以进行跑步、游泳、羽毛球等有氧运动,同时结合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年长者更适合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机能。

    医学指导

    黄任锋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暨南大学硕导,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擅长运用经典名方进行体质调理、治疗心脑肺疾病及各科杂病,如头晕头痛,中风病、冠心病等。

    ★延伸阅读

    春季是减重“黄金期”

    “与其他季节相比,春季减重有着独特优势。”黄任锋表示,春季是减重“黄金期”,应顺应天时,更好地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让减肥事半功倍。

    黄任锋解释,从中医理论来看,春季阳气开始升发,万物复苏,人体生理机能也随之变化。此时,可以更好地加速身体代谢,“春季属木,肝气旺盛,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加速脂肪分解。”同时,春季脾胃功能苏醒,运化能力增强,痰湿堆积减少,身体更易排出多余水分与废物,为轻盈体态打下基础;加上春季气血活跃,能有效改善腹部冰凉、循环不畅等问题,助力脂肪燃烧。

    黄任锋提醒,春季减重需避免过度节食或暴汗运动,以免损伤阳气;顺应自然规律,调和身心,方能实现健康瘦身,为全年活力续航。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王雪晴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