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学子乘船游览小鸟天堂。
东莞学子在江门合影。
3月31日早上,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600余名师生搭乘大巴从东莞驶向江门,开启为期两天一夜的岭南文化研学之旅。作为该校“万人研学”计划的首发团,这批初二学生将在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泛舟观鸟,走进开平赤坎华侨古镇触摸侨乡记忆,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与华侨先贤展开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通过沉浸式体验解码中国侨都文化密码。据悉,东莞市东华学校将在2025年3月底至6月初,分批组织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共约1万人,前往江门开展研学活动。
东莞市东华学校学子赴江门研学热潮,映照出江门研学旅行产业的蓬勃生机。春光明媚,中小学生研学游活动逐渐升温,江门采茶研学游、非遗研学游等多样化的研学项目受到追捧。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正以独特的侨文化资源为支点,撬动研学旅行市场的快速发展,书写着文旅融合的新篇章。从碉楼探秘到非遗传承,从侨史研习到生态考察,江门用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精心设计的课程,让研学游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金名片”,更成为大湾区青少年文化寻根的热土。
东莞学子探秘侨文化
“哇,这片树林栖息着好多白鹭。”“那里又有一只小鸟!”……在小鸟天堂景区,学生们坐船游览时,时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实地领略“一棵榕树独木成林,树上栖鸟千万只”的奇特自然景观。“你们知道为什么小鸟天堂会形成独木成林的奇特现象?为什么小鸟喜欢栖息在小鸟天堂这个地方?”参观后,导游向学生们抛出了几个问题,再逐一进行讲解。在互动讲解中,学生们得知,这棵400余岁古榕的气生根不断繁衍,形成覆盖1.3万平方米的“森林岛屿”,而它恰好位于候鸟迁徙路径上,成为华南地区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课堂”。
谈及研学选址,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初二A级级组长忽新兴表示,选择到江门研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江门离东莞车程约1个半小时,交通比较便捷;另一方面,江门是中国侨都,有独特的人文历史。“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研学活动,让学生到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中去体验,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独特的岭南文化。”
此次首发团只是序章。据悉,为让学生认识广东历史文化,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东莞市东华学校将在2025年3月底至6月初,分批组织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共约1万人,前往江门开展研学活动。开展研学课程地点包括小鸟天堂、赤坎华侨古镇、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潮连街道芝山社区——非遗项目芝山纱龙和醒狮、新会书院、新会泓达堂陈皮庄园、陈梦吉非遗故事演讲等。
江门拥有良好的研学游载体
江门凭什么成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文化研学热门地?
江门市文旅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作为中国侨都,江门侨文化特色鲜明,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五邑银信),以及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丰富而鲜明,诸多华侨名人故里、历史侨乡、碉楼群等各类文化遗存成为研学游的良好载体。
研学市场的蓬勃兴盛,离不开多方协同发力的产业支撑。近年来,研学游越来越受到欢迎,在政府主管部门、学术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研学游有关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日渐完善,研学旅行产品研发和设计不断优化。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5个江门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其中有40个江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包括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等7个广东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拥有5个江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近五年来,我市持续擦亮“少年中国说”——粤港澳台暨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品牌,积极举办国家级侨文化活动,累计超过50万名粤港澳台和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影响力逐步从江门走向全国、从地域走向国际,成为大湾区西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侨文化品牌。
以“学”为目的,以“游”为载体的历史研学游不仅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也培养了实践能力。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推进“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赤坎华侨古镇、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启超故里·小鸟天堂文化旅游区、仓东遗产教育基地、江澳·塘口青年文创基地等一批条件成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研学教育基地和重点文旅景区,串联推出精品旅游线路,鼓励更多旅行社推出市场化产品。
与此同时,我市将持续推进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丰富非遗传承体系,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组织开展更多文化研学实践和体验活动,充分利用仓东遗产教育基地等集文化交流学习、文化展示、非遗与艺术培训、文创产品展示创作、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研学基地,持续吸引港澳青少年到我市交流研学,增强港澳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