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中学学生走进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聆听烈士们的革命事迹。
昨日清晨,薄雾轻笼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环绕的纪念碑前,团开平市委、开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平边检站、百合镇政府举办清明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干部代表、青年代表、开平市东河中学师生等90余人共同缅怀先烈,重温红色历史,凝聚奋进力量。伴随着深沉的《献花曲》,青年代表缓步上前敬献花篮,全体人员向革命先烈行三鞠躬礼,并依次绕碑瞻仰,表达对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的深切追思与崇高敬意。清明前夕,开平市通过系统化维护烈士纪念设施、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在守护历史记忆的同时传承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在侨乡大地持续焕发时代光芒。
文/图 张华炽 刘嘉猷
司徒启铭
烈士纪念设施焕发新颜
近日,开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侨都星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对开平全市21处烈士纪念设施和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开展专项维护。工作人员采用专业工具对碑文进行深度清洁与描红修复,累计完成15座纪念碑的字体翻新,包括开平市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重点设施。针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已完成环境整治及设施加固。“每道碑文都是英烈精神的传承载体,清洁修复工作必须做到位。”参与维护的退役军人强叔表示。
清明期间,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的“线上+线下”祭扫活动将同步火热开展,开平全市各处烈士纪念设施也将陆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除了祭扫活动,开平市还积极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开平全市多所中小学开展“红色研学打卡”活动,学生们来到烈士纪念设施,聆听革命先辈的英勇故事。他们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沉,在心中种下一颗颗红色种子。
东河中学七(四)班学生朱俊腾在参观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后感慨道:“烈士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传承他们的精神,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
红色根脉滋养侨乡
开平这片充满热血的革命热土,孕育了周文雍、陈铁军等众多令人敬仰的革命先驱。1928年,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广州刑场举行了震撼人心的“刑场上的婚礼”,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革命的忠诚与信仰,这一壮举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开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侨都星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对开平全市21处烈士纪念设施和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开展专项维护。
如今,开平市现存的21处烈士纪念设施,每一处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例如记录邓一飞烈士英勇事迹的烈士纪念碑——邓一飞原名邓维述,1919年出生于开平赤坎护龙东盛村,在开侨中学读书时,他加入“红黑社”读书会,由此接触到新思潮。全面抗战爆发后,邓一飞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于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奔赴陕北上抗大,之后转战敌后。1940年春,从抗大一分校毕业的他,担任胶东抗大五队政治教员。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胶东地区屡遭日寇残酷扫荡,12月14日,邓一飞坚守的阵地被日寇重重包围,在突围战斗中,他毅然冲进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3岁。纪念碑上的碑文,无声诉说着这位年轻共产党员用生命践行的铮铮誓言。
开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平市通过建立“一碑一档”管护制度、开发红色旅游线路等举措,让这些用鲜血染红的丰碑不仅成为历史见证,更将英烈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计划大力推进烈士纪念设施数字化工程,争取尽快上线VR全景导览系统,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般感受烈士纪念设施的庄严氛围,深入了解英烈们的英勇事迹。”该负责人介绍道。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下一步,该局将联合教育部门,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通过组织学生走进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实地教学,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为了确保21处烈士纪念设施保持庄严整洁,将建立每月巡检机制,定期对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