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防早治 知“帕”才不怕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4-08 07:30   

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

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

吕小亮

吕小亮

    走起路来慌慌张张,说起话来含含糊糊,手抖时连筷子都拿不稳……说起帕金森疾病,不少人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症状。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那么,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手抖就是得了帕金森病吗?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吕小亮。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余敏贞 陈智敏 刘森

    A

    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伴随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需求的增长,帕金森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吕小亮表示,帕金森病成因复杂多样,目前考虑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神经感染、中毒等多种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大脑中的特定部位——基底节区的黑质纹状体,导致多巴胺和乙酰胆碱这两种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引发帕金森疾病的系列症状。”吕小亮表示。

    吕小亮提醒,帕金森病常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年龄在60岁以上,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在1.7%。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完全不会患这种病,大约有10%的患者在诊断时年龄在50岁以下,这被称为早发型帕金森病。

    B

    得了帕金森病不一定手抖

    “为什么我没有手抖,却说我得了帕金森病?”确诊帕金森病时,70岁的周伯并不理解。据了解,周伯因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长达一年,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被诊为腰椎疾病,之后来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经过仔细询问症状和查体,我们发现周伯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确诊为帕金森病。”吕小亮表示,经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周伯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行走也变得自如起来。

    对于帕金森病,大部分人脑海里想到的都是手抖。“手抖只是帕金森病其中一个比较有特点的症状,医学上称之为‘震颤’。”吕小亮表示,的确有很多患者会出现手抖,但这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患者都有的症状,还可能出现动作缓慢笨拙、震颤、肌张力增加、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比如,走路时一条胳膊摆臂慢、一条腿抬不起来等不对称的运动缓慢;刷牙、包饺子等重复性动作不灵活;表情呆滞,好像戴着一张面具等。

    此外,帕金森病有很多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失灵、情绪低落、睡眠问题(失眠、睡眠障碍等)、智能减退、小便频急、顽固性便秘等,都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吕小亮表示,很多人由于对帕金森病缺乏正确认识,当他们出现手抖脚抖、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的情况时,并不知道自己得了帕金森病。“患者本人乃至家属会普遍认为这是上了年纪,身体机能退化的一种表现,即便出现了相关症状也不会及时就医,等到手抖得喝不了水、拿不稳筷子的时候才想起看病,这个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吕小亮提醒,帕金森病早期起病比较隐匿,同时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且临床上没有确诊帕金森病的确定性检查方法,非常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如果发现身体出现了震颤或抖动、字越写越小、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行动和行走困难、便秘、声音低沉、面具脸、头晕或头昏、站不直等与帕金森病相关的症状或体征,就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到医院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断病情,尽早干预。

    C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帕金森病作为威胁大众健康的“沉默杀手”,目前无法治愈,因此很多人谈“帕”色变。“帕金森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治愈的方法,但能够通过药物、手术、康复等方法改善症状。”吕小亮表示,帕金森病其实并不可怕,可以通过药物实现长期控制,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帕金森病治疗目标并不是根治,而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吕小亮表示,临床上,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手术、康复治疗等方式,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还采用中医特色疗法,能够帮助帕金森患者改善症状。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治疗的基础,主要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来缓解症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也占据重要地位,通过针对性的运动训练、物理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帕金森病患者应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延缓病情进展。

    此外,中医治疗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辨证施治,运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在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全面、有效的治疗选择。”吕小亮表示。

    “在治疗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其精神方面的问题。”吕小亮表示,随着病情进展,到中、晚期时,除了运动症状加重,非运动症状愈发明显,其中以精神症状尤为突出,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此外,日常生活中,帕金森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减少跌倒和受伤的风险。

    医学指导

    吕小亮: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科脑病科学术继承人,2018年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擅长治疗头痛头晕、中风偏瘫、肢体震颤、腰腿痛麻、失眠心烦、虚劳神疲、咳嗽气促、腹痛腹胀、纳差便秘、痛经不调、肿瘤放化疗术后、脊柱病变神经症状中医正骨等中医治疗,以及擅长各种疑难杂症中医治疗。

    ★相关链接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患病风险

    对于帕金森病的预防,吕小亮表示,虽然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方法,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一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一些环境因素如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能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吸烟、高胆固醇和动脉硬化与帕金森病风险增加有关,戒烟、控制血脂和保持心血管健康有助于降低风险。

    三是预防创伤性脑外伤。创伤性脑外伤会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要减少跌倒的风险,避免创伤性脑外伤。

    四是注意均衡饮食。要保证营养的均衡,每天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可以适度饮用绿茶或者咖啡。

    五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和游泳,对预防帕金森病非常有益。

    吕小亮建议,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此外,如果有家族成员患有帕金森病,建议咨询医生,了解个人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