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立“仲裁+监察”联动机制,“一站式”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去年为1395人“追薪”逾4200万元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4-10 07:28   

开平市仲裁联合执法大队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

开平市仲裁联合执法大队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劳动仲裁与劳动保障监察的协作,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劳动争议处理效率,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记者昨日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悉,2024年,全市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联合处理案件69件,为1395名劳动者追回工资、补偿款等共计4237.54万元,有力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江仁轩

    无缝衔接‌ 劳动争议处理更高效

    过去,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常因部门间信息不畅、衔接不顺而影响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建立了“仲裁+监察”联动机制,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并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案件从立案到调查、调解、裁决等环节无缝衔接。

    为提高办案效率,江门推动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仲裁机构在办案过程中,如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行为,会及时通报劳动监察部门;‌劳动监察部门则协助仲裁机构调取证据‌,加快案件调查进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江门还推行“调解+仲裁+监察”多元化解模式,为劳动者提供调解、法律援助、就业帮扶等“一站式”服务。对于涉及人数多、影响大的案件,仲裁和监察部门联合行动,加快处理进度。

    此前,新会区劳动监察部门发现某企业负责人疑似移居国外,且公司存在欠薪情况。经调查核实后,劳动监察部门立即联合仲裁机构介入,‌开通‌绿色通道引导员工立案登记,并申请法院财产保全,最终为211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待遇405万元。开平某企业被断水断电并拖欠工资,劳动监察和仲裁部门迅速到场调解,出具仲裁调解书,后经‌法院‌强制执行,为58名劳动者挽回经济待遇139万元。

    针对农民工工资、工伤赔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争议案件,我市实行繁简分流,以信息互通、调裁衔接方式,缩短案件处理时限,健全集体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防止矛盾激化,切实把重大争议做到可防可控可调。仲裁机构还设立劳动争议速裁庭,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实现案件的快立、快调、快审、快结。

    送法入企‌

    源头预防劳动争议

    除了快速处理纠纷,江门还注重从源头预防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和监察部门通过“江门劳动法学堂”、劳动关系全链条“体检”等方式,联合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同时,对用工人数较多、劳动监察及仲裁争议线索较多的企业进行专项走访宣传,提供劳动关系“体检”服务。

    2024年,全市共为191家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工“体检”服务,发放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000多份,并针对不同企业情况提供个性化专业法律指导,为企业纾困解忧,引导企业规范用工。

    此外,鹤山还整合政法委、工会、法院、行业(商会)等资源,打造“3+1+N”多元资源衔接模式,畅通“预防-调解-法援-仲裁-诉讼-服务”的劳动关系协同治理链条,突出普法预防,引入公益律师进驻市劳动关系综合服务中心,共同参与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纠纷。

    为增强劳动争议调解能力,江门还广泛吸纳劳动监察员、劳动关系协调员等专业人员充实调解员队伍,不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并组织仲裁员和监察员参加彼此的业务培训,培养既懂仲裁又懂执法的“复合型”人才,推动联动工作水平提升。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