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下午,江门市滨江侨院内,一场历时近三小时的非遗和香制香体验活动在清雅馥郁的香气中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江门市滨江侨院与汽车品牌宾利佛山公司共同策划主办,这片融合五大非遗手艺匠心打造的非遗建筑群,如今也化身为了非遗和香文化的见证者。活动特别邀请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和香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琚翠薇老师,琚翠薇老师携团队倾力为现场参与活动的嘉宾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香文化体验之旅。
(图为滨江侨院非遗制香现场活动照片)
幕后筹备:细节之处见匠心
活动前夕,琚翠薇团队提前三小时抵达现场,以“一香一器皆有讲究”的理念精心布置课堂。展台上分别铺陈传统用香、养生用香及宗教用香,并在旁边配备香品说明;沉香、老山檀精油依次罗列,旁边放置精油闻香瓶,方便品闻香气;数十种香材分类陈列,沉香、檀香、琥珀、丁香、龙涎、乳香…….种类繁多,并标注每种香材的性味及功效。制香台面上制香工具一应俱全,搭配素色香席、古典插花,营造出中式美学的学香、制香空间。
(图为滨江侨院非遗制香活动现场香品展示区)
(图为琚翠薇老师及其团队提前准备好的制香器材)
课程设计:层层递进的感官探索
本次非遗制香活动中,琚翠薇老师以“识香、品香、制香”为主线,分设三大模块。
活动伊始,琚翠薇老师以“香药同源”为核心,从和香的起源、发展、兴盛、衰落,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和香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在这一环节中,琚翠薇老师通过趣味横生的名人轶事与历史典故,让嘉宾们深入地了解了传统和香,也感受到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她特别提及侨乡与香的关系:“明代时期,五邑商人便通过海上丝路将莞香远销南洋,所以莞香在那时也承载着华侨文化的基因。” 对于传统和香制作技艺,琚老师总结道:“和香,和其性也。和香不仅是技艺,更是古人用香来调和身心的养生智慧。今天通俗来讲,就是我们要研究怎么做出好闻又健康的香。”
(图为琚翠薇老师在讲解香学理论知识)
品香环节,琚翠薇老师特别准备了两款沉香牙雕摆件以及二十几款经典香方制作的线香。首先琚翠薇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展示的达拉干沉香牙雕摆件——采用猛犸象牙雕琢兰花,将其嵌在达拉干沉香之上,兰花自古为“花中君子”;而沉香则是受伤后受真菌侵入寄生方结香而成,可谓是“世界报以我伤痛,我回以世界芬芳”,也被誉为植物中的君子,沉香与牙雕相遇则是“君子之交”。在品闻线香之前,琚翠薇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品香的香方——龙涎香、鹅梨帐中香、雪中春信、花蕊夫人、海南绿棋沉香等。现场的嘉宾们静心凝神,结合之前所学“四气五味”“上焦、下焦”等理论知识,逐一品闻,并表达对不同香方香气的直观感受。
(图为滨江侨院非遗制香活动现场的品香环节)
制香实践环节,琚翠薇老师采用“分组指导+个性化创作”模式,带领大家体验制作春季的养生香方安睡香的线香。琚翠薇老师首先让现场的嘉宾们品闻了本次制作的香方-安睡香所用到的香材,并依次演示了和香泥、揉香泥、挤线香、理线香等制香步骤。在嘉宾们动手制香的时候,琚翠薇老师也提示大家:“制香看似简单,其实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注和耐心。”现场的嘉宾们陆续做好香后,一位王先生感叹道:“老师的手和我的手真是区别很大,看琚老师做出来的香是又笔直又好看,我自己上手做的香就断断续续、歪歪扭扭的。”
(图为滨江侨院非遗制香活动现场的制香环节)
未来展望:非遗文化走进生活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杨女士表示:“以往接触的很多非遗大都是停留在观赏层面,这次亲手制香让我体会到非遗和我们的生活也很近!”琚翠薇老师在活动结束时也谈道:“非遗文化不应该被束之高阁,传统和香制作技艺传承了千年,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和香的魅力!”
据悉,由琚翠薇老师主理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香非遗体验基地,未来将继续以“非遗活化”为核心理念,通过每月非遗课程、香学雅集、节气主题活动等多元形式,为粤港澳大湾区传统文化爱好者、广大香友及琴澳居民构建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场域,通过结合大湾区地域优势整合资源,积极推进非遗和香融入生活,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香、感受和香,让传统和香制作技艺在当代美学生活中焕发新生,开创非遗活态传承新范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流与非遗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