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都观察丨“骑”聚江门乐无穷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4-14 07:29   

来自珠海的自行车队参加骑游组,他们别出心裁头戴向日葵装饰,用骑行传递快乐生活理念。郭永乐

来自珠海的自行车队参加骑游组,他们别出心裁头戴向日葵装饰,用骑行传递快乐生活理念。郭永乐摄

自行车特技表演,让观众感受自行车运动的激情。李银换

自行车特技表演,让观众感受自行车运动的激情。李银换 摄

骑行路上,“萌娃”也出动。周华东

骑行路上,“萌娃”也出动。周华东 摄

男子精英组第一名冲线。郭永乐

男子精英组第一名冲线。郭永乐 摄

骑行集市上,骑行爱好者挑战滚筒骑行平衡项目。皇智尧

骑行集市上,骑行爱好者挑战滚筒骑行平衡项目。皇智尧 摄

补充能量再出发!志愿者为骑手送上补给品。任佳燕

补充能量再出发!志愿者为骑手送上补给品。任佳燕 摄

女子精英组颁奖。周华东

女子精英组颁奖。周华东 摄

秀出“速度与激情”。郭永乐

秀出“速度与激情”。郭永乐 摄

绿树掩映、西江碧波……骑行嘉年华展现出江门诗意栖居、活力澎湃的另一面。郭永乐

绿树掩映、西江碧波……骑行嘉年华展现出江门诗意栖居、活力澎湃的另一面。郭永乐 摄

    “骑”聚江门乐无穷!随着汽笛长鸣,4月13日8时40分许,“喜迎十五运,逐梦大湾区”2025江门自行车骑行嘉年华以澎湃之势启幕。这场融合速度与激情的盛会,以“逐梦大湾区”为名,串联竞技、文化、全民健身三大主题,绘就了“体育+文旅”的动人画卷,为骑行爱好者们提供了读懂江门的新视角。

    弯道超车、奋勇冲刺、开怀捧杯……骑行者们专注的神情、紧绷的肌肉、挥舞的双臂,每一次发力和竞速,都是对体育精神的诠释,尽展竞技之美;

    治安维护、医疗保障、后勤补给……保洁阿姨和志愿者们的身姿、民警和医疗团队的待命、队友和家人观赛时的助威,每一份精心细致的守护,都是对活动的托举,尽展人文之暖;

    生态绿廊、文化地标融入城市肌理……公园绿道的平整、西江碧波的养眼、人文历史的浸润,每一站的风景诗意呈现,都是对湾区“骑士”的欢迎,尽展城市之韵。

    江门日报记者 张茂盛

从竞技赛道到产业赛道

“双轮”驱动体育经济

    4月13日,江门潮头中央公园春意盎然,春风拂面。900名骑行爱好者在此会聚,共赴“喜迎十五运,逐梦大湾区”2025江门自行车骑行嘉年华。

    这场集竞技赛事、全民骑游与产业展示于一体的盛会,既是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有关体育经济部署的具体举措,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的“前哨战”,也是观察江门以体育经济撬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立体窗口。

    从赛道飞驰的车轮到工厂轰鸣的生产线,从绿道串联的生态景观到文旅融合的消费热潮,这座侨乡城市正以赛事为支点,撬动体育经济、文旅消费与产业升级的深层联动,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新高地。

    赛事筑基

    从“流量入口”到“经济引擎”

    江门自行车骑行嘉年华的赛道,既是竞技场,更是城市人气的“流量入口”。

    本次嘉年华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众多骑行爱好者参加,其中来自深圳、珠海及港澳地区的骑友超200名。大家齐聚侨都江门,置身西江之畔,享受骑行乐趣。

    环形路线上,300名竞赛组选手展开速度角逐;生态绿道间,600名骑游者沉浸式体验侨乡风情。这种“专业竞技+全民参与”的复合模式,精准捕捉了体育经济的双重价值:既通过高水平竞技提升赛事品牌,又以大众参与激活消费潜力。

    这几年,承办国际级、国家级和省市级大型体育赛事,对江门来说已经不算新鲜事。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江门累计承办省级以上赛事46项(国际级2项、国家级28项、省级16项),打造了江门马拉松赛、国际龙舟邀请赛等品牌赛事,拥有丰富的赛事举办经验,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

    今年底,十五运会将于粤港澳三地举行,其中江门将承办山地自行车比赛项目,赛场位于江门恩平。针对赛事,恩平市和中国自行车协会、省执委会紧密沟通,对照技术点和比赛的标准,已提前3个月完成了4.3公里山地自行车赛道的建设,全力做好赛前准备工作。

    借势十五运会,江门以办赛为契机加快发展山地自行车产业,并借助深圳入围“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国家级试点城市之机,加强与深圳的资源互补和产业联动,培育发展体育品牌赛事和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新高地,以赛事和产业“双轮”驱动体育经济。

    可以说,本次嘉年华既是迎接十五运会的预热盛会,更是江门向全国展示“侨都魅力”的窗口,通过“体育+旅游”,让更多人感受江门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与产业之兴。

    产业跃升

    从“制造基地”到“智造基地”

    这场自行车骑行嘉年华上,喜德盛、瑞豹等企业展示的碳纤维车架、智能变速系统等创新产品,直观呈现了江门从传统自行车制造向高端智造的转型成果,成为江门体育产业链的“动态展销会”。

    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自行车智造基地,江门形成覆盖原材料、零部件、整车制造的全链条布局。鹤山市格莱仕车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莱仕车业”)年产超3亿元的锂电助力车、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凤凰”)在江门的华南生产基地,以及大冢慎昌年产3亿瓶的“宝矿力水特”,共同勾勒出“赛事—制造—消费”的闭环生态。

    江门市自行车协会会长苏南坦言:“过去我们为国际品牌代工,现在要通过自主创新抢占价值链高端。”

    这种转变在格莱仕车业的智造基地可见一斑。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开拓了锂电助力自行车市场,产品远销俄罗斯、中东、南美、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上海凤凰在江门的布局,则瞄准共享单车与高端运动车型市场。

    经初步摸查,我市现有规模以上体育产业重点企业70家,总营收约272亿元,拥有滨江华体、五邑高尔夫、大长江、鹏程头盔、海星游艇、格莱仕、大冢慎昌、长河化工、恒轩台球等一批龙头企业。

    产业集群的升级带来“乘数效应”。就生产骑行装备三大件之一——骑行服饰而言,依托纺织千亿产业集群,江门具有明显优势;鹏程头盔为冬奥会定制的LS2头盔,验证了“江门制造”的技术实力;而滨江华体等企业布局的智能运动设备,则打开了“体育+科技”的新空间。

    不久前,江门再次明确,加快发展山地自行车产业,积极招引国内外山地自行车零部件、整车制造、骑行装备等龙头企业,鼓励现有企业与本地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发高端山地自行车及骑行装备,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品牌。

    此次骑行嘉年华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产业链升级的一个起点,火热的赛道展示了江门借势十五运会、以赛兴业的新态势。

    文旅体融合

    从“赛事观光”到“深度体验”

    在自行车骑行嘉年华期间,潮连环岛公园18公里生态绿道化身“城市会客厅”,这条串联起湿地公园、滨水观景台与古村落的“翡翠项链”,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这正是江门“绿美侨都”建设的创新注脚: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的文旅IP。

    “体育+文旅”的模式展现了江门打造软实力的巧思。此次嘉年华期间,“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的同步推介,将开平碉楼、赤坎华侨古镇、小鸟天堂等文旅IP与陈皮宴、侨都咖啡等消费场景串联,形成“上午竞技、下午打卡、夜间消费”的全时体验链。

    “跟着赛事打卡侨乡”,成为本次活动独特风景线。

    当来自广州的男子精英组冠军黄广鸿,直言“在比赛结束后一定会去品尝五洞牛肉”;当女子精英组冠军张婷婷化身“文旅体验官”,计划带朋友探访江门网红打卡地……体育赛事的“瞬时流量”转化为文旅产业的“持久留量”,印证了“单日比赛,多日消费”的体育旅游新经济模式。

    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江门近年来以赛事经济为突破口,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

    例如,2024江门马拉松赛举办期间,海内外约2万名跑友齐聚侨都。江门推出“体育+‘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让赛事“流量”变成了文旅“留量”,带动江门景区、酒店、民宿火热起来。

    又如,第三届中国侨都(江门)咖啡节期间,江门邀请奥运冠军谢思埸担任宣传大使,融合咖啡文化、体育明星效应与产业势能,创造了“超50万人次客流、逾2000万元现场交易额”的成绩。

    追梦粤港澳,欢聚大湾区。在年底举办的十五运会,江门将承办山地自行车、排球、花样游泳等比赛项目,迎接四海宾朋共赴速度与激情的盛宴。

    从制造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到侨乡文化的现代表达,从赛事IP的精心培育,到消费场景的跨界融合,江门正以“双轮驱动”的实践,书写着体育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新故事。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