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镇中心小学举行首届班际排球超级联赛。
低年级学生在“拍球大挑战”限时比赛中展开比拼。
“加油!加油!”4月8日,在白沙镇中心小学排球场上,呐喊声与击球声此起彼伏。当天,该校首届班际排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班超’联赛”)拉开帷幕,据悉,“班超”联赛为期两周。作为全国排球特色学校,白沙镇中心小学以此次联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排球运动。这所百年老校,以排球为纽带,将体育精神根植教育沃土,让“排球之乡”的金字招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文/黄颖欣 图/学校提供
以赛促兴
“班超”联赛点燃校园活力
白沙镇中心小学首届班际排球超级联赛以“让排球成为新玩具,让运动成为新风尚”为主题,全校17个班级,组建24支队伍,共有408名运动员参赛。开幕式上,学校将传统醒狮与排球操巧妙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还有各班代表队身着统一队服列队入场,啦啦队手持彩棒、标语牌热情助威,现场气氛热烈。
据介绍,此次联赛采用循环赛与淘汰赛结合的方式进行,低年级学生参与趣味比赛,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激烈对抗。其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趣味赛以“拍球大挑战”为主题,孩子们在限时比赛中比拼拍球高度与速度。而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则在每天下午的体育课时间进行对抗比拼,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每个年级前两名进入决赛,最终决出高、中、低年级的冠亚军,并给予相应奖励。“排球是需要高度配合的运动,在这次排球比赛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信任队友、沟通协作的重要性。”该校三(2)班黄妙婷说。
据悉,白沙镇中心小学将计划2025-2026年每学期举办排球班际超级联赛。通过“班超”联赛促进各班级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该校常务副校长钟炯焜表示:“学校严格执行‘双减’政策,全面落实五育并举,针对性实施每天两小时的体育运动。同时,全校推广排球项目,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精神,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营造校园体育氛围,促进学校校本体育课程的完善。”
百年传承
将传统融入现代教育
“班超”联赛的背后,是白沙镇百年排球传统的深厚积淀。早在20世纪初,排球便在白沙镇生根发芽,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村村有排球场,年年有排球赛。白沙镇是台山排球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众多排球精英,包括马杏修、黄亨等著名运动员,他们曾在中国排球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06年,乡亲黄道益捐赠1800万元兴建黄道益体育馆,拥有2600个座位的现代化场馆成为白沙排球腾飞的标志。在2024-2025年台山侨乡男子九人排球赛(侨VA)中,白沙队再次卫冕冠军,创造了“侨VA”赛事二连冠的纪录,展现了白沙排球的卓越实力。
作为“排球之乡”的基层学校,白沙镇中心小学始终将排球运动作为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创办于1911年,历经百年风雨,始终秉承“思变求进,向新而行”的精神,明确了“以球育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彰美”的思路,在教学管理与特色发展方面敢为人先。2009年,该校晋升为江门市一级学校,先后被评为台山市、江门市、广东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并于2020年成功申报“全国小学生排球网点学校”。
白沙镇中心小学将排球列为体育必修课,不仅开发排球校本课程,还设立排球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积极推动排球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不断提升学校排球运动的水平和影响力。该校传承与发展“排球文化”,以开发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方式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学校特色。“台山是‘排球之乡’,白沙镇村民常在农闲时自发组织比赛。学校将这一传统融入现代教育,通过开发排球校本课程、建设排球文化长廊、举办‘班超’联赛等方式,让传统体育在新时代校园中焕发生机。”白沙镇中心小学校长伍少荣说。
多元共育
以排球文化促学生全面发展
白沙镇中心小学的排球教育事业,从来不是“独奏”,而是多方协作的“交响乐”。从1982年海外侨胞集资60万元扩建校舍,到黄道益捐建现代化体育馆;从“豪瑞堂”到“马仕煦纪念楼”;再到“无限极童梦阅读空间”投入使用。学校目前拥有学术报告厅、仪器室、多媒体电教室等20多个功能室,及一个标准运动场,校园硬件日渐提升,成为一所颇具影响力的乡镇小学。
据了解,近年来,白沙镇中心小学以排球为特色,努力提升办学品位,致力于打造排球运动品牌。通过培养学生对排球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制定《特色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研讨活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推行排球特色教育提供坚实保障。学校还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师生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为特色学校创建注入动力。
“目前,学生人手一个排球,会做排球操、大多数会打排球,每个班组建二支排球队。接下来,学校将通过专题讲座、观看视频等,培训学生会听排球经、会谈排球史、会点评排球。”钟炯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