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口镇以敬村走出特色乡村振兴路
红色土地上的“幸福密码”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4-23 09:21   

发展红色旅游是以敬村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抓手,该村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

发展红色旅游是以敬村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抓手,该村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

经过修葺的谢永宽故居不仅在庭院设计上融入红色文创元素,还在周边创新引入稻田咖啡馆业态。

经过修葺的谢永宽故居不仅在庭院设计上融入红色文创元素,还在周边创新引入稻田咖啡馆业态。

    四月的晨风裹挟着木棉花的甜香,掠过塘口镇南部的以敬村。暖阳穿透薄雾,洒在村口的谢创故居上。一个研学团在这里整齐列队,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与飘扬的五星红旗相互映衬,他们眼中满是对这个“红色村”的好奇与向往。

    “这些年来,我们村的变化翻天覆地。”站在谢永宽故居旁的稻田咖啡馆观景台上,以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立平语气中满是自豪。以敬村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与赤坎镇相邻,毗邻国道G325线,交通便利,下辖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512人,常住人口约500人,有党员48名。2024年,村集体收入逾20万元。

    从曾经发展滞后的小村落,到如今焕发生机的红色文旅胜地,以敬村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红色文化浓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图/受访者提供

    挖掘资源

    发展红色文旅

    沿着村道前行,周围的三角梅开得正艳,与远处的红色建筑交相辉映。“以敬村是开平知名的红色文化村,孕育了一批革命人物、烈士英雄,村内保留了大批红色建筑,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关立平介绍,过去,这些红色资源“藏在深闺无人识”,如今,该村把它们串成链、聚成团。据悉,以敬村是开平市知名的“红色村”,村内保存了谢创故居、谢永宽故居、谢启荣故居、以敬小学等一批红色革命旧址。这些红色建筑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更承载着以敬村敢为人先、勇于斗争的精神血脉和赤心报国的家国情怀。“我们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保持建筑原有的特色,并在内部展示革命人物、烈士英雄的事迹介绍,激励后人传承红色基因。”关立平说。

    走进谢创故居,庭院整洁雅致,花木扶疏,青砖黛瓦间,碉楼元素与红色文化巧妙融合。庭院内设红色文化展厅,展示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革命文物,访客置身其中,仿佛能聆听历史回响,感受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一田之隔”的谢永宽故居,同样是塘口镇美丽庭院的典型代表,被评为江门市“最美阳台(庭院)”。

    自2018年起,在江门、开平两级政府的支持下,镇、村两级对谢创故居、谢永宽故居等红色建筑进行系统性修缮和展陈升级,通过声光电立体布展、革命斗争历史陈列、碉楼风貌修复等方式,生动还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谢创故居、谢永宽故居已成为世遗廊道旅游路线中的重要驿站。

    发展红色旅游是以敬村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抓手,该村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和党员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据统计,自开放以来,谢创故居累计接待游客超1226个团、4.7万人次,谢永宽故居累计接待游客超315个团、1.8万人次。

    以敬村的乡村振兴路径更通过多元文旅融合,实现经济效益转化。经过修葺的谢永宽故居不仅在庭院设计上融入红色文创元素,还在周边创新引入稻田咖啡馆业态,丰富红色教育体验,简约现代的建筑设计与一望无际的稻田相结合,吸引了不少大湾区游客前来“打卡”体验,聆听塘口红色故事,感受塘口自然之美。稻田咖啡馆开业以来,日均接待游客逾百人次,成为以敬村红色文旅的新名片,为村庄带来可观的收入和人气。

    内外兼修

    乡村焕发新姿

    在塘口镇党委的引领下,以敬村加速整合红色资源,依托保留下来的大批红色建筑打造红色文旅项目,同时,将红色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紧密结合,合理安排项目分期稳步推进。

    “‘三清三拆三整治’让以敬村面貌焕然一新。”关立平指着整洁的村道说。过去乱糟糟的“三线”如今整整齐齐,乱搭乱建的小棚子、随意散养的鸡鸭不见了踪影,村里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机制,还签约了专业保洁公司。村民小组都建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十分顺畅。无害化卫生户厕实现全覆盖,标准化公厕也有人定期打扫管护。

    在新建农房片区,现代元素与周边的红色建筑、乡村风貌和谐统一。关立平介绍,新建农房严格落实“无公开”“三到场”制度,资料齐全并备案。村民强哥正在新落成的农房里收拾,他说:“以前大家羡慕城里的房子,现在我们的新房也不差,还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游客都夸好看!”

    在绿化美化方面,2024年,以敬村开展两期绿化美化工程,党员、村民、外出乡亲纷纷参与,种下149棵树苗,并落实管护。此外,以敬村通过落实塘口镇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工作,推动12.67公顷(190亩)撂荒地复耕复种,预计每年可增加农作物产量114吨。

    “现在村里道路平坦干净,晚上还有路灯,跟城里没啥两样!”村民李桂芳坐在自家改造后的小院里笑着说,村里实施积分制,可以用积分换生活用品,大家抢着打扫卫生、参与村里的活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四好农村路’提质升级,进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底化;村卫生室让村民小病不出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各种活动,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方便他们在网上给更多人讲我们村的红色故事……”关立平细数着村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变化。

    “以前看病要去镇上,现在村里也能看病,非常方便。在党群服务中心还能学新知识,我经常用手机和在外地的孙子视频聊天,给他讲村里的红色故事,让他了解村里的红色历史。”村民娴婆说。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陈淑婷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