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助力我市小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读报润童心 书香伴成长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4-23 09:22   

蓬江区发展小学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蓬江区发展小学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文/图 陈慕欢

    “同学们,请打开最新一期《青苹果》,我们来品读一篇优秀作文……”4月18日,在蓬江区发展小学四(3)班的阅读课上,语文老师甄小雁带领学生们精读《青苹果》校园专刊(以下简称《青苹果》)。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江门很多小学已成为常态。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所学校,《青苹果》不仅是我市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载体,更走进了日常课堂,成为语文教学的辅助读物之一。

    让阅读成为习惯

    “《青苹果》是江门小学生的报纸,里面的题材大多跟小学生息息相关。”甄小雁在向记者展示学生们制作的阅读手账时介绍道。在她的班级,每周都有一节固定的《青苹果》阅读课,学生们通过“概括内容、品读好词好句、活学活用”三个步骤深入阅读。深入阅读后,学生们还把当期报纸剪贴在阅读登记本上,不仅摘抄好词好句、写下阅读感想,还精心配上图画。每一页都非常精美,俨然是一个个精美的手工作品。“除了作文版面,我还特别喜欢‘漫友圈’,里面用漫画的形式展示新闻热点、科普知识等,这很对我们小学生的‘胃口’。”该班学生杜铃仪说。

    在新会圭峰小学,翻阅报纸的“沙沙”声回荡在校园中,热爱阅读的种子悄悄生根发芽。五(9)班的语文老师林玉清每周选取一天的午读时间定为“《青苹果》时间”。“我会利用午休前的半个小时或者一节阅读课来读报,指引学生们写批注、写感想,读通读懂,并迁移到日常写作中。”

    林玉清特别强调了《青苹果》的育人功能。“这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个育人平台。”她说,报纸上的“@家长”版面经常分享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名师”版块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学生作文版则展现了江门小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班有个学生因为作文被刊登在《青苹果》上,整个人都变得自信多了,从此爱上了写作和阅读”。

    在墨香中品味文字的魅力

    在蓬江区杜阮信志学校,学生们从读者变身成了创作者。该校开展的“我当小编辑”活动让学生们兴奋不已。六(4)班的蔡贤溢选择了重新设计作文版面:版面上,一株娇艳欲滴的簕杜鹃格外“抢眼”,周围科学编排的几篇作文,也都是花卉主题。她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簕杜鹃是江门市的市花,我希望多多宣传江门的本地特色。你看,报眉上还画上了江门的特色建筑呢,有启明里、开平碉楼、小鸟天堂……”

    六(3)班的潘嘉琪则选择了新会鱼灯作为版面的主打图画。“报纸要有好看的插画,才更能吸引人阅读。”她认真地说,“我希望《青苹果》的各个版面能更主题鲜明、更有针对性,这样我们就更有兴趣了。”信志学校小学教导主任黄琳玲表示:“除了每周的阅读课外,平日里学校也创设丰富的活动,比如读书笔记评比、‘青苹果’小剧场等,激发学生们看书读报的兴趣。”

    在杜阮镇木朗小学,六(4)班语文老师杜雪彦把《青苹果》的“看世界”版面变成了思辨课堂。4月21日,她带领孩子们阅读了《DeepSeek:一个“会动脑筋”的小伙伴》这篇文章,并组织了一场“AI的飞速发展对小学生来说是好还是不好”的辩论赛。

    “《青苹果》的内容丰富但不冗长,语言通俗易懂,孩子们容易沉浸其中。通过坚持每周读报,学生们能保证阅读量。”杜雪彦点赞道,“在电子设备充斥眼球的时代,希望孩子们能坚持纸质阅读,在墨香中静心品味文字的魅力。”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陈淑婷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