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坚(左)用行动诠释基层政法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
清晨的赤溪镇,海风裹挟着咸鲜的气息扑面而来。该镇综治中心的灯光亮起,46岁的赤溪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黄凯坚伏案梳理矛盾台账。“只有脚下多沾泥土,才能收获更多真情。”自2021年担任政法委员以来,黄凯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在政法综治维稳工作一线,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切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致力于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政宣
完善机制
织密社会治理“针脚”
作为大广海湾经济区核心板块,赤溪镇近年来迎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矛盾易发多发。
针对赤溪镇信访维稳工作体量大的实际,黄凯坚牵头制定了“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重点人员稳控方案、重大风险事件应急预案以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流程相关工作制度。“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制度,全面压实各职能部门社会稳定‘一岗双责’和各村(社区)化解稳控主体责任,将‘被动稳控’转变为‘主动化解’。”黄凯坚说道。
在此基础上,黄凯坚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定期召集派出所、检察室、法庭、司法所在镇综治中心召开例会,就平安建设重点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实现案情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推动建立诉前调解对接机制。同时,他结合驻点直联工作,发动各部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组织网格员、平安志愿者、村(社区)工作人员等,定期下沉村(社区),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针对辖区商事纠纷多的现状,黄凯坚充分挖掘本地特色,与全国“四好”商会——赤溪镇商会协商创建商会调解工作站,探索商事纠纷化解新路径。
“只有用心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才能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做到实处,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黄凯坚说道。
2024年7月的一天,当地某工程项目发生劳资纠纷。次日凌晨1时30分,工人们来到赤溪镇综治中心求助。黄凯坚连夜搭建调解平台,一边安抚工人情绪,一边同工程发包方商量调解方案。由于双方对赔偿金额存在分歧,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寻找最大公约数。”为了合法、合理、合情地解决这起纠纷,黄凯坚联系本地乡亲,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多次协调,除了顺利解决工人们的交通费、生活费、劳务报酬等费用问题,工程发包方还同意高价回收工人们的工具,赔偿金额翻了一番,切实解决了工人们的难题。
组建专班
成功化解基层纠纷
2024年4月的一天,当地群众吴先生来到赤溪镇综治中心求助。原来,某加工厂的污水管网在铺设时,经过吴先生公司的门口。吴先生表示,施工方事前未曾与他沟通,侵犯了其土地使用权,且影响公司以后的相关建设,要求整改和赔偿。
得知这一消息后,黄凯坚迅速行动,召集台山市农业农村局、赤溪派出所、赤溪镇商会调解工作站,以及施工方、吴先生,共同商讨污水管网的铺设问题。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对吴先生公司受污水管网铺设影响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评估,同时结合周边地形、污水管网布局,分析改道施工的可行性。黄凯坚提出污水管网改道施工方案,经过多轮交流、协商,双方对方案均表示认可,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直是调解的难题,对此,黄凯坚牵头设立涉法涉诉调处工作专班。该专班由赤溪镇平安法治办公室、司法所、派出所、检察室和法庭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设在该镇综治中心。在调解过程中,专班注重普及法律知识,给出法律意见。对于不同意调解的当事人,专班引导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专班成立以来,已成功介入并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为推进平安法治赤溪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