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江门创新推出月度读书日,市民年均阅读量从3.2本提升至6.7本
让阅读从“一阵热”变“四季浓”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4-25 07:30   

    四月的五邑大地,春风翻动书页,书香漫卷城乡。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连日来,江门各地通过全域联动、政企协同、全民参与的方式,掀起了一场跨越时空、多维立体的阅读热潮。从梁启超故里的文化寻根到城乡书房的智慧新生,从新书分享重塑地方认同到流动书市涌动知识长河,侨乡大地通过一场场全民阅读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深化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致力打造“书香味、学习范、创新型”文明城市。江门日报记者黎禹君

    常态长效

    阅读照亮精神原乡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4月,各类阅读活动集中举行,全民阅读迅速升温。然而,“世界读书日”一过,阅读氛围又会迅速降温,如何保持阅读“热度”成了摆在城市面前的难题。

    “以前读书日活动集中在4月,热闹过后就冷清。现在每月都有期待,像过节一样!”在蓬江区博富公益东湖“悦读馆”,市民李颖昕一边翻阅新到的《梁启超家书》,一边感慨。她的感受,折射的是江门破解“四月来五月走”阅读困局的生动实践。

    针对“世界读书日”后阅读氛围迅速降温的问题,2021年,江门创新推出月度读书日,以孔子诞辰纪念日(9月28日)为起点,将每月28日定为“江门读书日”,形成贯穿全年的阅读文化节日。

    4月23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明办主办的中国侨都·书声荡漾——2025年“世界读书日”暨“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活动走进开平市塘口镇文旅创业孵化基地,将“世界读书日”与“江门读书日”活动相结合,让阅读成为习惯、成为常态。

    当天,江门市图书馆联动全市157个共读点,组织超过5万名市民共同参与2025年“共读半小时”活动,以集体阅读的方式倡导全民阅读风尚。“活动十分有意义,激发了我们对阅读的兴趣。”市民谭慧清表示,希望每一个人都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当每个街角都有捧书的身影,这座城市便拥有了最动人的精神地标。

    在江海区图书馆“以书换书”活动现场,外卖小哥王振华用《平凡的世界》换得余华新作,他坦言:“每天穿梭城市送餐,书本让我看见另一种人生可能。”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江门市民年均阅读量从3.2本提升至6.7本,阅读活动参与人次增长超200%,阅读真正成为市民的日常习惯之一。

    文脉赓续

    阅读注入文化基因

    百年景堂粉白黛绿相映照,千年学宫红墙绿荫共生辉,新会自古就是一座书香之城。4月23日,新会区以“启超文脉·书香新会”为主题,启动全民阅读暨梁启超文化月活动,为这场全民阅读盛宴注入了深邃的历史厚度。

    在茶坑大礼堂举办的《梁启超的阅读史》新书分享会上,观众通过该书作者、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石珠林的生动讲述,得以窥见梁启超如何将“批判性吸收”转化为思想启蒙的澎湃动力。

    这场文化寻根之旅更延伸至现实场景。

    广东新华书店以“跟着课本研学新会”为主线,推出新会全域研学精品课程,将小鸟天堂的生态密码、圭峰山的璀璨文化、陈皮之乡的劳作智慧转化为鲜活教材。

    鹤山市则选择以文学传承致敬历史。4月23日,在“书香鹤山·全民阅读”2025年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现场,领导嘉宾分别摇动任溶溶作品中曾出现的铃铛,屏幕上出现任溶溶及鹤山市本土作家原创作品封面,以这种独特方式启动“首届任溶溶作文奖”。创设“任溶溶作文奖”的创意,让这位创作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翻译过《安徒生童话》的鹤山籍大家以特殊方式“回归”故里。

    这些将地方文化基因注入全民阅读的生动实践,使历史文脉真正成为滋养现代文明的活水源泉。

    空间重塑

    阅读更加触手可及

    当清晨的阳光洒进龙溪小学的“悦读馆”,学生冼钏正踮脚取下《海底两万里》,“非常感谢叔叔阿姨们为我们捐赠书屋,这里有好多有趣的书”。

    4月23日,“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农家书屋)暨博富公益“悦读馆”龙溪小学馆、棠下初中馆正式揭牌启用。这两座由超万杯慈善咖啡筹建的公益书屋,是江门市委宣传部、蓬江区委宣传部、蓬江区教育局与广东博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富控股”)深化合作的又一成果,见证了江门“政企民”协同创新的智慧。

    据介绍,本次揭牌启用的两座“悦读馆”,不仅有企业的爱心捐赠,还有市民的热情助力。2023年,由博富控股发起的“筑善江门啡尝幸福”5万杯慈善咖啡系列公益活动,已有超3.3万名爱心市民参与。筹得的善款支持建设包括龙溪小学馆、棠下初中馆在内的5座“悦读馆”,另有2座“悦读馆”正在筹建。

    在江门,文化消费正转化为校园里的知识供给。

    书香也萦绕在开平城乡之间:在塘口镇民宿里的“无负今日”书房,游客在碉楼星空下品读华侨史诗;在蚬冈镇的新华“悦读”空间,孩子们席地而坐的身影与窗外田野构成动静相宜的画卷。

    空间重塑让阅读更加触手可及。据统计,江门全域打造了115家“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农家书屋),重塑城乡阅读场景,推动阅读与多元文化融合,吸引更多群众参与阅读活动,近3年举办“阅读+”活动1200余场,参与人次超30万。

    恩平市的“流动书市”则将阅读空间推向极致。4月23日,在恩平市“书香恩州悦读侨乡”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5万册图书铺展在恩平锦江国际广场。退休教师吴伯感慨:“以前买书要坐车去城区,现在书市开到家门口,买菜后就能顺路‘精神加餐’。”

    当物理空间的重构打破知识壁垒,更深层的价值蜕变正在发生。4月21日,台山市在台山新华书店举行“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美文中的台山》新书正式发布,见证文学如何重塑地方认同。正如李敬泽、刘斯奋等名家关于该书的推荐语所言:“它是对台山的深情告白和深刻凝视。”

    从千年文脉的深度滋养,到创新空间的广度覆盖,再到精神价值的维度提升,江门的全民阅读实践构建起立体化的文化生态。当书香浸润每寸土地,当阅读成为全民自觉,这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便在翻动的书页中悄然提升,以智慧之光照亮未来。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陈淑婷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