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图仕仓储物流环节,AGV智能叉车发挥重要作用。
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AI(人工智能)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密钥”。当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边界,企业究竟该如何借AI之力重塑竞争力?AI普及下,企业的人力结构发生了哪些根本性调整?
带着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记者深入江门制造一线,对话企业掌舵者与行业专家,解码AI赋能的变革密码。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吕胜根
AI重构企业竞争力密码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传统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企业,作为创新与技术的前沿阵地,同样迎来了AI技术的深度融入。
在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图仕”)的智能车间里,一场“无声革命”正在上演——过去,人工抽检容易受情绪等主观因素影响,可能存在疏漏;如今,多种异常质量模型通过AI摄像头实时捕捉缺陷,使得产品良率大大提升。另外,技术人员遇到各类设备问题,需耗时翻阅设备说明书、标准指引、维修记录等,损失生产时间,如今,透过AI协助现场人员能高速高质解决问题,并能构建故障预测模型及自动生成维保计划。
“AI对我们最直接的效益是质量把控和生产提效。”雅图仕党委书记招伟宁介绍,在仓储物流环节,AGV智能叉车和出货平台让订单处理效率提升;而办公系统中,各类AI工具正在生成会议纪要、审核法务文件,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骤减50%。
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柏曼科技(广东)有限公司,AI同样渗透到其办公系统中。该公司总经理严治国表示,AI的核心价值是把软件、硬件全面打通,以降低成本。今年以来,该公司在日常办公、产品设计方面接入DeepSeek,极大提高效率。
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袁智徽看来,AI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运营效率以及创新能力。通过数据分析,AI能够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洞察,帮助管理层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此外,AI还可以解放企业员工的生产力,让他们从烦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发展。
中国融媒体改革研究智库中心首席专家王良也表示,AI颠覆、重塑和变革的新时代已然来临,AI能让管理成本下降80%以上,让工作效率提高80%以上,让企业拓客轻松80%以上,最终帮助企业解决变现和利润增长的问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江企加速拥抱AI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早在2005年,雅图仕就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完成了很多初始化的创新积累工作——
2006年,雅图仕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应用在成品和半成品的生产管理中,以提升物流效率。
2007年,雅图仕导入精益生产理念,减少浪费,并进行流程再造。
2009年,雅图仕创建科技创新研发中心。
2010年,雅图仕构建并实施半成品物流追踪方案。
2013年—2014年,雅图仕建立自动化研发中心,开始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2015年,雅图仕开展APS高级计划与排程。
2017年,雅图仕构建无人试验车间,尝试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智能化生产。
2018年,雅图仕提出“梦·工厂”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式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2020年,雅图仕ERP2.0系统正式上线,打通供应链端到端信息高速公路。
2022年,雅图仕开启车间智能物流建设及智能园区构建。
2023年,雅图仕打造中控中心数据可视化平台与智能生产数字孪生系统,通过数据洞察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2024年,全面推行数字员工引领的智能办公自动化,搭建咭书事业部智能工厂试点车间。
“我们从2018年就开始布局智能制造,于2024年引入AI。”招伟宁介绍,随着智能制造、AI的普及,雅图仕传统流水线工人从高峰期的1万人缩减至6200多人,但技术工人团队却逆势扩张到2300人。AI无法替代的岗位主要集中在设备研发、维护以及高精度工艺环节。另外,办公室管理人员也从2800人优化到1400人,这主要得益于AI对重复性事务的替代。
雅图仕的转型轨迹,正是传统制造业拥抱AI的缩影。从RFID技术到机器人,再到现在人工智能应用正深入落地至生产及业务各环节,每一次技术迭代都伴随着人力结构的深刻调整。这种调整并非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对人才价值的重新定义。
正如袁智徽教授所言:“AI技术的普及,正在重塑传统岗位的价值链。”袁智徽认为,随着AI技术的普及,传统岗位将发生转型。一些重复性、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会被AI取代,传统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也会发生变化。人才的技能需求将更加侧重于跨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在数据分析、AI模型构建与优化等领域。同时,AI与人类协作的新模式要求员工具备与技术合作的能力,理解AI如何增强他们的工作效率,而非被其替代。
企业应避免“为AI而AI”
2025年全国两会释放出明确信号,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大模型在制造、金融、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这不仅标志着AI产业进入落地加速期,也意味着智能决策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未来3—5年,我们可以预见AI在企业中将会有更多创新应用,尤其是在客户服务、市场预测、个性化产品推荐等领域。”袁智徽认为,生成式AI将推动定制化内容和产品的生产,神经形态计算则有望推动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自动化运营。传统的层级式管理模式可能会被更加灵活、数据驱动的组织结构所取代,团队协作和决策将更加依赖AI的实时数据支持。
对于计划引入AI的企业,招伟宁提醒,一定要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避免“为AI而AI”。建议企业先构建数据资产体系,确保各系统数据互通,再选择与自身模式匹配的AI工具。最后强调数据安全,生产数据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建立分级保密机制。
袁智徽同样认为,对于计划引入AI的企业,最关键是避免技术跟风。很多企业可能会因为看到AI的热潮而盲目跟进,但实际的应用效果并非一蹴而就。企业应该先评估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基础,选择适合的AI应用场景,做好与现有流程的结合。加强数据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数据是AI的“食粮”,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性是前提。至于组织架构的重构,虽然重要,但这是在企业逐渐形成AI应用的成熟环境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