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声“唤醒”古村夜生活
恩平村咖音乐会奏响农文旅融合新乐章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4-29 07:29   

村咖音乐会现场既悦耳又好玩。

村咖音乐会现场既悦耳又好玩。

    4月26日晚,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的歇马江畔集市灯火通明,一场由团恩平市委、恩平市公安局团委、圣堂镇团委联合主办的“青年趣乡村”村咖音乐会拉开帷幕。舞台上,粤语名曲、网络红歌与警员青年的吉他弹唱交织;舞台下,咖啡香气、柠檬茶摊与网络直播的镜头共同点亮乡村夜空。这场“没有围墙的音乐会”,以青春之名,在侨乡的土地上奏响农文旅融合新乐章。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谭锦波

    古村中上演精彩音乐会

    没有炫目的灯光装置,一块绿地毯、一条小横幅——本次音乐会的舞台就设在歇马江畔集市的空地上,背后是蜿蜒流淌的锦江河与竹林在暮色中化作天然背景板。“在这里唱歌,能闻到青草香,还能听见风的和声。”歇马举人村驻村第一书记赵蔚强说。

    音乐会开始后,恩平市华侨中学、恩城中学的两支学生队伍轮番登台,演唱了《海阔天空》等经典粤语歌曲。走出校园,来到乡村演唱,对学生们而言有一种新鲜感。“以前我们常在学校、广场、室内舞台上演出,现在到村里表演,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很自然很舒服,我们很喜欢。”恩平市华侨中学大二度乐队成员王佳语说。

    “在古村演出,连风里都带着故事。”恩平市华侨中学带队老师冯博俊说,乐队8名成员都悉数到场参演,希望借这次机会,证明乡村舞台也能承载最青春的声音。

    中巴混血青年麦富强的登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他操着一腔纯正的粤语向现场观众进行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生长在恩平的中巴混血儿,是歇马江畔集市咖啡店合伙人,是唱粤语情歌非常好听的‘巴铁’麦富强,一首《爱情陷阱》送给大家。”这位28岁的青年从小在恩平长大,父亲是巴基斯坦人,母亲是恩平人。“我想用音乐链接两地文化,连接起无数人的故乡。”两首歌曲演唱结束后,麦富强向记者展示他的短视频账号。“我很热爱唱歌,坚持唱粤语情歌,希望以此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基础。”麦富强说。

    恩平市公安局青年民警组成的“平安乐队”登台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平日身着警服的他们,此刻抱着吉他、手持麦克风,唱出最朴实无华的歌声。“刷单返利是陷阱,捂紧钱包要清醒!”“平安乐队”还把防诈骗宣传带进音乐会,表示用音乐普法,比发传单更让人记住。

    “音乐+市集”

    点亮乡村夜经济新场景

    音乐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成为激活乡村消费的“流量密码”。舞台前方的歇马江畔集市,在夜色中化作一条跃动的光带。

    音乐会吸引不少邻村村民前来,平日里就人气颇旺的歇马村在当晚变得更加热闹。“东漫茶舍”的摊位前排起长龙,店主、店员忙得顾不上擦汗。“一晚卖了咖啡和柠檬茶200多杯,很满意!”店铺老板韦夫东说。

    舞台旁的“云姐养鹅”展位前,主播云姐提着“恩平焖鹅”向直播间里的粉丝展示,现场摆卖的鹅掌翼吸引诸多顾客驻足购买,大家一边品尝恩平美味,一边听美妙的音乐会。

    原本只在白天营业的凉拌小食摊主李阿姨、驾驶雪糕车在恩城街道摆摊的吴伯得知歇马江畔集市要举办音乐会,也赶到现场做生意,希望能抓住这一波年轻人的流量。此外,不少车商也把展车、试驾车开到现场,办起小型车展。

    这场看似随性的江畔音乐会,实则是恩平市深化“百千万工程”、推动青年下乡返乡的特色之举。

    “本次音乐会打破传统乡村晚会的单一模式,以青年共创为核心,搭建起多元群体参与的活力平台。”团恩平市委有关负责人说,选择在歇马村举办青年音乐会,是因为歇马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以“笔筒量米也要教子读书”的祖训就闻名在外。近年来,歇马村以文化振兴为抓手,打造恩平歇马学院,开展传统开笔礼、科举文化体验、廉政教育等活动。同时,敏锐捕捉旅游新趋势,依托锦江河畔的生态优势以及励志文化,规划建设房车露营基地。

    去年,在挂点帮扶单位江门市烟草局的支持下,歇马村投入资金把歇马村闲置多年的村集体旧楼房改建成集休闲、消费、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歇马江畔集市。如今,这里规划了便民驿站、乡村咖啡、文创市集、游客休憩区等,成为热门打卡点。

    “我们瞄准青年对‘松弛感’生活的向往,用‘音乐+咖啡+市集’的组合拳,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乡村、扎根乡村。”团恩平市委有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王雪晴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