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科精度 护生命温度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5-12 07:29   

姓名:罗琳琳

姓名:罗琳琳

姓名:黄奇花

姓名:黄奇花

姓名:赵艳婷

姓名:赵艳婷

姓名:胡浩

姓名:胡浩

姓名:钟素兰

姓名:钟素兰

姓名:杨文芳

姓名:杨文芳

    监护仪的微光在深夜闪烁,烧伤整形外科护士为大面积创伤患者调整负压引流装置;中医诊疗室里,艾草青烟缭绕,护理人员手持铜砭为偏头痛患者舒缓经络;血液净化中心内,护士紧盯透析参数,像精密仪器的校准师般守护着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在江门市人民医院,不同专科的护理场景如同棱镜,折射出“专科护理”的多元维度——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操作流程,只有为患者量身定制的“生命守护方案”。

    从心血管急救的“黄金90分钟”到中医护理门诊的专业服务,从儿科病房的童趣安抚到老年专科的智慧防跌设计,每一个护理细节都是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的交融,江门市人民医院的护理团队用专科知识编织严谨的“经纬线”:他们是急救时的“闪电侠”,也是慢病管理的“贴心人”,更是患者心灵的“摆渡者”。一场场以专科为底色的护理实践,正重新定义“守护”的意义——既有刺破病痛的技术锋芒,也有抚慰人心的温柔触摸。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何洁兰 黎歆

    肠间“针”功夫

    护佑“胃”健康

    姓名:罗琳琳

    职称:胃肠外科主管护师

    护龄:14年

    护理心声

    每一张病床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我们守护的是他们的全世界。

    晚上8点,胃肠外科的走廊依然灯火通明。护士长罗琳琳握着对讲机快步穿梭,刚为一位消化道穿孔休克患者完成紧急置管,又接到急诊电话——肠梗阻老人即将入院。口袋里的手机计步软件显示早已突破两万步,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这里的每分每秒,都是与时间的赛跑。”

    作为从普外科独立成科仅一年的年轻科室,胃肠外科却拥有“老中青”三代凝聚的硬核实力。急危重症患者占比高,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病例接踵而至,团队凭借扎实功底与南方医院肠造口护理专科联盟经验,收获了“优秀科室”等多项荣誉。作为医院静脉治疗专科小组组长,罗琳琳带领团队将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并发症降至零,还申报了全市第二个静疗专家工作室,向着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稳步迈进。

    每天清晨,罗琳琳便早早出现在科室。从晨会交接班、医护联合查房,到物资设备检查、护理质量督导,再到静疗小组急会诊,她的工作像精密齿轮般环环相扣。“便携式负压吸引技术就是在巡查中发现的灵感。”罗琳琳展示着一个背包式的引流装置,“以往患者被固定在床边,现在戴着它就能做康复训练。”

    最让罗琳琳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收治的一位50多岁肠癌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带着回肠造口、肾功能不全的他几乎奄奄一息。罗琳琳团队大胆采用肠液回输与肠内营养支持,从造口护理到透析配合,日夜守护一个月。当患者从卧床不起到生活自理,家属含泪送来锦旗:“你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这些东西不能吃。”罗琳琳为痔疮患者耐心解释饮食误区的场景,正是团队日常的缩影。她们用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减少患者痛苦,用共情的话语化解焦虑,更用不断精进的专科技术,在胃肠方寸间,书写着生命相托的动人篇章。

    灼痛之上的

    温柔守护之光

    姓名:黄奇花

    职称:烧伤整形外科主任护师

    护龄:19年

    护理心声

    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在烧伤整形外科的病房里,黄奇花正耐心地为一位糖尿病足患者换药。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患者家里条件不好,伤口情况复杂,黄奇花一边轻柔地处理伤口,一边轻声安慰患者。在这个以创面技术为核心,融合烧伤急救、功能康复和整形美容的科室里,这样温暖且专业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作为五邑地区烧伤整形领域的标杆,该院烧伤整形外科集烧伤急救、功能康复与整形美容于一体,堪称医疗“多面手”。作为江门市首个市级重点专科,该科室在2013年摘得“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桂冠,并加入红十字会同盟及大湾区创伤救治联盟。在这里,护士不仅要具备急危重症抢救的硬核实力,还要化身耐心的康复导师、细致的内科助手,甚至成为整形患者的“美丽顾问”。

    由于要求严苛,黄奇花的工作日程满满当当:提前15分钟到岗巡查,三次雷打不动的查房,穿梭于病房与文书之间的连轴转。作为伤口造口小组组长,她的手机24小时待命,曾在深夜奔赴其他科室处理疑难创面,只为抢下“黄金治疗期”。去年科室分科时,面对主任退休、护士分流的困境,她一手制定规划,将杂乱的空间改造成整洁的诊疗区;面对年轻护士团队,她从零开始培养。如今,这群“护理新兵”已在省级竞赛中屡获殊荣。

    在专科护理的战场上,黄奇花以技术为刃,以温情为盾。推广新型敷料与负压技术,让慢性创面患者的疼痛大幅缓解;开设伤口造口专科门诊,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生。最让她骄傲的是糖尿病足患者李先生的案例——这位被病痛折磨、家庭贫困的患者,不仅在她的精心换药下奇迹般痊愈,更在团队的帮助下获得社会救助。曾经抗拒治疗的李先生,早已握着护士的手哽咽致谢。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臭”,黄奇花用九个字概括团队的精神底色。面对腐肉外翻、蛆虫蠕动的创面,她们屏住呼吸细致操作;为帮助贫困患者省下人血白蛋白费用,她们自掏腰包买鸡蛋帮助他们补充营养;她们穿梭于社区与病房之间,将换药台搬到患者家中。这份兼具专业锋芒与人性温度的守护,让烧伤整形外科不仅成为治愈伤痛的场所,更成为点燃生命希望的港湾。

    守护每一次

    心跳的回响

    姓名:赵艳婷

    职称:心血管科副主任护师

    护龄:22年

    党龄:3年

    护理心声

    以心护心,守护每一次律动。

    监护仪的滴答声、抢救车的轮轴声、急促的医嘱声……清晨7点,在心血管内科病房,赵艳婷穿梭在病床间,目光扫过患者的心电波形,指尖轻触术后患者的桡动脉穿刺处,精准判断每一个细微体征。在这片与死神竞速的“战场”,她用专业与温情编织起守护生命的网。

    作为心血管内科护士长,赵艳婷的工作日程是精密的“生命调度表”——从心梗急救的黄金90分钟开通闭塞血管,到IABP支持下的生命维持,她每天都提前到岗统筹危重患者护理;从介入术后穿刺点的毫米级观察,到心衰患者的液体出入量精准把控,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她的专业智慧。主导优化的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让急性心梗患者入院至开通血管时间平均缩短30分钟;推行的介入术后标准化护理流程,使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下降40%。

    在科室发展的征程中,赵艳婷既是领航者,也是播种人。她带领护理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急性心梗术后早期康复体系”让患者平均住院时长缩短2.5天;创新推进的“心血管疾病延续护理模式”,通过线上随访与线下健康课堂,使心衰患者再入院率降低28%。在她的培养下,年轻护士从心电图判读“新手”成长为省级技能竞赛获奖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科室也捧回“胸痛中心质控先进单位”的荣誉。

    “护理是技术,更是温度。”赵艳婷用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面对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特殊患者,她带领团队制定“技术+心理”双重护理方案:不仅做好伤口护理流程工作,还手绘康复指导漫画缓解患者焦虑;为心衰患者定制“饮食手账”,用可视化刻度帮助老人精准控盐;在每月举行的家属健康课堂上,她帮助500多个家庭掌握急救技能。

    从监护仪屏幕的跳动曲线,到患者康复后的灿烂笑容,赵艳婷在心血管护理领域的坚守,既彰显着精准高效的专业力度,更传递着人文温度。她和团队用行动证明,每一次严谨的操作、每一句耐心的解答,都是对生命最崇高的敬意。

    骨科病房里的

    “时光修复师”

    姓名:胡浩

    职称:脊柱关节骨病科主任护师

    护龄:19年

    党龄:12年

    护理心声

    努力工作,开心生活。

    在脊柱关节骨病科病房里,护士长胡浩半蹲在病床前,握着102岁患者的手轻声鼓励:“阿婆,咱们试着坐起来,慢慢来!”这样充满温度的场景,每天都在这个专注老年骨科的科室里上演。从抗骨质疏松科普到百岁老人手术康复,这里的护理团队用专业与温情,重新定义专科护理的力度与温度。

    作为江门市骨质疏松主委单位、老年骨折快速康复中心,该科室聚焦老年患者需求,破解老龄化社会下的骨科难题。胡浩介绍,科室每季度举办“老年骨质疏松俱乐部”活动,用通俗讲解和实操演示,将“预防骨折从抗骨质疏松开始”的理念传递给千家万户。面对高龄手术风险,团队创造了为105岁老人成功手术并康复出院的奇迹,让“年龄不是手术禁区”成为现实。

    在胡浩多年的护理生涯中,ICU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经历为她积淀了扎实功底。来到骨科后,她将重症护理的严谨与呼吸专科的经验融入老年骨科,其研发的“简易踝部运动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被推广为广东省适宜技术,显著降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年轻护士迸发创新活力,去年申报的5项国家专利,3项获批;4项护理科研已通过3项。

    “把老人当孩子哄,把细节做到极致。”胡浩笑着分享护理秘诀。百岁老人术后,护理团队在48小时内完成手术评估与实施,术后联合康复理疗师制定个性化锻炼方案,并开展延续护理,上门换药、更换尿管。家属墙上那张详细的排班表,与护士们的悉心照料,共同织就了老人康复的温暖网络。

    如今,在胡浩的推动下,科室形成“老带新、专创新”的氛围。年轻护士在科研与临床中快速成长,还将服务平台从病房延伸到家庭。“看到老人康复出院,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胡浩说。

    透析机旁的

    “生命摆渡人”

    姓名:钟素兰

    职称:血液净化中心主任护师

    护龄:32年

    护理心声

    专业、爱心守护,精准、全程护航。

    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机的嗡鸣声与监护仪的滴答声交织成特殊的“生命韵律”。护士长钟素兰手持记录单,专注地巡查每一台设备,时而俯身查看患者的透析参数,时而轻声询问患者的感受。在这里,她用32年的护理经验,诠释着专科护理的力度与温度。

    钟素兰的工作日程紧张而有序。每天,她像精密仪器的检修师,仔细检查透析设备、急救物品,确保每一个环节万无一失;又如同敏锐的“生命观察员”,重点关注高危患者,为他们量身定制透析方案。在团队管理上,她化身“引路人”,组织业务培训,提升护士的专科与应急能力;面对复杂的数据与流程,她又成为“优化大师”,通过分析质控指标,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在专科护理领域,钟素兰带领团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当患者因血管通路问题面临困境时,她引入单针透析治疗,避免插管,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为守护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她选派护士学习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不仅提升了科室的技术水平,还拍摄教学视频,助力同行规范操作。此外,她还将中医耳穴压豆技术融入血透护理,为患者缓解病痛。

    患者简先生的故事,是钟素兰护理生涯的生动写照。面对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患者,她带领团队运用超声定位穿刺与单针透析技术,配合饮食计划,让患者重获透析治疗的稳定,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这份专业与用心,换来了患者家属的锦旗与真心感谢。

    在钟素兰看来,护理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更要充满温度。她推动的“一站式服务”“分时段透析预约”,让患者等待时间缩短;微信随访群、“肾友之家”等举措,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与支持。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血液净化护理是“技术硬实力”与“人文软服务”的完美结合。

    从设备旁的严谨专注,到患者床边的温暖关怀,钟素兰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岗位上,以专业为帆,以温情为桨,为患者的生命精准护航,书写着专科护理的动人篇章。

    岐黄护理路

    温情医者心

    护理心声

    职称:中医科主任护师 护龄:32年 党龄:23年

    用专业守护生命,用责任点亮希望。

    姓名:杨文芳

    在中草药的芬芳中,杨文芳手握虎符铜砭,在患者肩颈处徐徐刮拭,柔和的手法带着三十余年沉淀的力道与温度。在这方融汇传统与现代的天地里,她用岐黄之术,为专科护理注入独特的生命力。

    作为中医科护士长,杨文芳将“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深植于科室特色。30余项传统中医疗法在此焕发新生,中药熏蒸仪的氤氲热气、艾灸治疗仪的点点星火,与现代诊疗设备交相辉映。面对颈肩腰腿痛、脾胃失调等患者,她带领团队为其量身定制“内调外治”方案,从穴位贴敷到经络推拿,每一步都精准呼应着中医“天人合一”的智慧。

    每天,杨文芳带领护士研读中医经典,在病房和中医特色治疗室穿梭。遇到疑难病例,她与医生会诊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2018年,科室推出中医护理门诊,杨文芳定期出诊,年服务量超2000人,成为患者信赖的“中医护理港湾”。她参与的中医夜市、义诊等活动深受民众欢迎,科室门诊量在医院名列前茅。

    杨文芳曾遇到一位偏头痛患者。面对疼痛顽固的症状,她通过刮痧铜砭、穴位按摩、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疗法及精心护理,让患者症状缓解。还有一位带状疱疹患者,由于西医治疗病情长且易留后遗症,杨文芳采用中医外治疗法介入,如刮痧、拔罐、灸法等,缩短了病情,缓解了疼痛,减少了后遗症。

    偏头痛患者在铜砭刮痧与情志疏导中重拾笑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棍针火熨与太极导引重获行走能力……杨文芳用一个个鲜活案例,展现中医护理的神奇魅力。她主持2项市级科研、发表7篇论文,将临床经验升华为学术成果,让中医护理既有“手感”更有“理论高度”。此外,杨文芳还推动科室中医技术的发展,获得了江门市优秀护士、中医十佳护士等荣誉。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杨文芳将这句话视为准则。她认为,中医护理的“力度”在于精准辨证、技术精湛,而“温度”则藏在一杯养生茶、一段八段锦之中。从典籍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创新突破,她用三十余载光阴,让中医在护理领域绽放出温暖而有力的光芒。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