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小事小节虽微,却往往是大节大德的根基。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能否在小事小节上保持清正廉洁,不仅关乎个人的作风形象,更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从思想深处筑牢防线,从小事小节上严守廉洁底线,做到慎微、慎独、慎初。
以思想为基,筑牢廉洁防线。“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党员干部的廉洁与否,根源在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保持定力。党员干部要时刻警惕思想上的“小懈怠”,做到“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以制度为尺,规范廉洁行为。“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制度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紧箍咒”,也是保护党员干部的“护身符”。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到高举巡视利剑,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党员干部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用权、廉洁用权。
以文化为魂,涵养廉洁品格。“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廉洁文化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传承好崇德尚廉、克己奉公等理念”。党员干部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因子,从红色文化中传承廉洁基因,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涵养廉洁文化,让廉洁成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行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家风为要,传承廉洁传统。“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家风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也是廉洁从政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党员干部要注重家风建设,从毛泽东的“亲情三原则”到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从焦裕禄的“不准看白戏”到张富清的“莫求沾光”,这些红色家风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通过严格管好家人和身边人,做到廉洁持家、从严治家,以“头雁效应”带动全社会形成廉洁风气。
以行动为本,践行廉洁承诺。“为政之本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勤政。”廉洁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做到“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焦裕禄“进不失廉,退不失行”的精神,杨业功“平时不能廉洁自律,战时怎能身先士卒”的警句,都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生动写照。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廉洁承诺,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事小节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试金石。只有从思想深处筑牢防线,从制度层面规范行为,从文化层面涵养品格,从家风层面传承传统,从行动层面践行承诺,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