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6月25日,2025年广东高考成绩放榜,万千家庭屏息以待查分时刻。然而,在侨乡江门,一封在考生母亲朋友圈流传的“宽心信”,以其超越分数的温暖力量,在紧张的放榜日引发众多父母共鸣:新会一中考生王惜在放榜前写给母亲的信,展现出成熟的心态与对亲情的深刻理解,成为当日一道抚慰人心的独特风景。
放榜前伏笔
一纸家书道尽成长与宽慰
早在高考放榜前10多天,王惜便被高考期间感受到的深沉母爱所触动。目睹孔庙内母亲们虔诚跪拜的情景,她在信中写道:“进来前我是不信佛的,现在我还是不信,但那时我眼睛一下子就红了……人间的心愿借着轻得摸不着的烟往天上飘,其实可能不是神仙在保佑我们吧,是父母们想着:请对我的孩子好点吧。”这份对父母无声付出的深刻体悟,成为她提笔的契机。
夹杂着对未知成绩的忐忑、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父母的感恩,王惜写下了这封饱含深情的“宽心信”。信中,其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清醒与担当。
她用暖心的话抚慰母亲的焦虑:“所以老妈,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放心好啦!我以后的人生还那么长……我有很多不足、很多缺点,但是我的人生不会完蛋……顶多让我面对些困境,但不会让我走进绝境的。”她恳请父母“坦然接受各种结果”:“多相信我一点,相信我不会让自己走下坡路的。就算我成不了龙凤,但也会不断前进的。”
她向妈妈表达了爱和叮咛,不擅长当面表达的她郑重写下:“还是我妈对我最好。”并心疼母亲为她的付出与节俭,从而恳切要求:“虽然我们家不是很有钱,但我得到的都是很好的。以后,你一定要多花点钱在自己身上,不要想着为我以后准备那么多。”
她用智慧与不完美和解,以平和的心态展望未来:“可能我们都要慢慢接受各种不完美的结果,然后生活还是会平淡而美好地进行。”
放榜仪式感
用爱构筑的缓冲空间
昨日一早,王惜特意将这封信重新发给了母亲,笑称让妈妈“温习”一下,再次为可能到来的不同结果作好心理准备。
放榜当日,紧张情绪弥漫。面对查分前的焦灼,父亲提议“我带你们上高速吧”,母亲积极响应:“反正分数就在那儿了,我们都关掉手机,什么时候你想看,我们就下高速查分。”一家人用这种独特的“仪式感”,关掉手机,驱车驶上高速公路,主动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远离即时压力的缓冲空间。三个小时后,当一家人决定面对结果时,王惜才查到了自己的分数,所幸成绩比预期还要理想。
“我看起来很镇定,其实比女儿还紧张。”王惜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是她的那封信让我慢慢静了下来,学着去当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
当王惜妈妈将女儿的信分享到朋友圈后,迅速引发了众多家长的强烈共鸣和感动。谈及女儿,这位母亲说:“女儿的懂事让我很欣慰,我想对她说,你是妈妈的骄傲,谢谢你教会妈妈做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我也相信你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这份回应,道出了信件带来的深刻影响:这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宽慰,更是一次双向的成长与教育。
这封信之所以能深深触动一众父母,在于它精准击中了当下普遍的教育焦虑核心。正如一位看过信的妈妈所说——
在高考放榜日这个通常被“分数悲喜”定义的时刻,这封信提前定义了成功的另一维度——亲子间的深度理解、无条件的信任、共同成长的意愿以及彼此珍视的能力。它犹如一剂清醒剂,提醒人们:高考固然是人生的重要节点,但在更广阔的生命长卷上,学会爱与被爱、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前行的勇气、学会接受不完美并依然相信生活的美好,这些在试卷之外“答完的题”,才是支撑孩子走得更远、更稳的“满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