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队伍建设要注重吸收各领域先进分子”。当92岁的游本昌在党旗下举起颤抖而坚定的右拳,用铁铸般的声音念出“宣誓人,游本昌”时,这两句要求在一个老艺术家身上完成了最生动的注脚。这并非寻常的组织发展工作,而是一道穿越74年光阴的信仰回响,一本镌刻着“为何入党”的立体教科书。
时光沉淀信仰,耄耋初心映照党性纯度。“路漫漫其修远兮”,七十四载的入党等待,让这场宣誓超越了普通程序意义。从1951年因“家庭成分问题”未能通过政审的青年学子,到九旬高龄终圆入党梦的“终身荣耀艺术家”,游本昌用大半生诠释了“考验”二字的千钧重量。他提前一月研读誓词、以毛笔誊抄诵读的细节,正是“诚”字最极致的表达——古人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响起时,那滚动的喉结与泛红的眼眶,已然将抽象的政治忠诚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命实践。这份迟来的入党志愿书,恰似一面澄澈的铜镜,映照出党性修养中最为珍稀的品质:不以年移,不以位易,唯以赤心守志如一。
晚节犹添新枝,艺术生命注解党员使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游本昌的艺术生涯与党员标准形成了奇妙的互文:五十二岁前甘当七十九个“绿叶”的坚守,暗合着“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拒借“济公”之名牟利的执拗,彰显“德在利先”的操守;耄耋之年带戏下乡的步履,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宗旨。尤其珍贵的是其“人生如登山,只要还有劲儿,就应该继续前进”的箴言,恰如《礼记》所言“耆老不倦”,将党员“永不退休”的奉献意识融入血脉。当多数人将鲐背之年视为静养天年之时,他却将党员徽章视为“发挥光和热”的新起点,证明真正的先锋角色从不受年龄所限。
皓首映照新程,精神星火引燃后学征途。“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游本昌的入党仪式在社交媒体引发十亿级关注,恰因其构成了一种震撼的精神隐喻: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仍有历经沧桑而不改的信仰坐标;在追逐流量的演艺界,尚存“戏比天大”的纯粹匠心。他婉拒白玉兰奖申报时那句“要帮助年轻人”的轻语,与“以文艺化导人心”的入党宣言形成双重乐章,揭示出党员艺术家“渡人渡己”的精神境界。这份鲐背之年点燃的信仰烛火,既照见“艺术是灯,信仰是光”的辩证关系,更以“光之所及,希望所在”的信念,为后来者标定精神航向。前行的火炬不惧点燃的迟晚,唯恐光热不能烛照后人。
游本昌抚摸着党章封面的喃喃低语——“今天是很重要的日子”,恰似历史长河中一次深沉的回响。这位“鲐背新党员”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党性教材:它昭示信仰的高度从不由党龄长短丈量,初心的纯度总在时光淬炼中显影。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当更多这样的“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的精神图景不断涌现,一个百年大党的生机活力,便在这新老信仰者的接力中完成最磅礴的书写。这面由九旬老者新添的信仰旗帜,终将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里猎猎飞扬。(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