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涌动发展新浪潮|台山都斛镇莘村村以科技“犁”开“广东第一田”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7-03 07:31   

莘村村位于“广东第一田”万亩高产示范片核心区,科技赋能的强劲浪潮以磅礴之势重塑这片土地的面貌与内核,焕发全新生机与活力。 周华东摄

 

    盛夏时节,走进都斛镇莘村村,万亩稻田宛如金色海洋,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作业,迎来丰收盛景。这幅充满现代气息的农耕图景,正是该村在“百千万工程”有力推动下,以科技为犁深耕沃土、以侨韵为墨绘就蓝图,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崭新篇章的生动写照。

    莘村村位于“广东第一田”万亩高产示范片核心区,如今,科技赋能的强劲浪潮以磅礴之势重塑这片土地的面貌与内核,焕发全新生机与活力。

    文/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轩

    沃土焕发新机

    踏入莘村村“智慧农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无人农机展厅内,各类先进设备整齐排列,彰显科技的力量;物联网监测站默默运行,将稻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实时精准传至“云端田管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稻田上空,300盏绿色防控灯如忠诚卫士般守护着这片希望的田野,白天有效防控病虫害,夜晚点亮乡村夜空。

    “以前种田靠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现在靠的是精准的数据决策。”村民的这句感慨,道出了现代化生产方式带来的深刻变革。通过与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该村打造数字化农业系统,实现水稻从“耕、种、管、收”全流程的精准监管与智能调度。科技赋能结出丰硕果实,水稻每亩增产40公斤,增收175元。集育秧工厂、标准种植基地、无人农机展厅于一体的“智慧农场”高标准建成,从源头上为稻米品质与稳产增产构筑坚实屏障。如今,作为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该村的机耕率、机收率达100%,机插率达98%,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该村依托天然富硒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硒+N”产业体系建设。目前,该村拥有3家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其中2家获评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台山市都斛镇莘村村联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水稻“一村一品”项目,并获评省、市级示范社。富硒大米品牌知名度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广东第一田”金字招牌在科技加持下熠熠生辉。

    侨心润泽桑梓

    莘村村是远近闻名的侨乡,村内聚居5200名村民,海外侨胞有5000多人,当地有“内外两个莘村”的说法。“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成为侨胞与村民的共同愿景,侨资侨智侨力成为建设绿美家园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侨胞们慷慨解囊,捐资助力家乡建设。村道实现硬底化,公共厕所得以改建,排球场拔地而起。同时,村里筹资超过500万元,建设“广东第一田”水上凉亭“稻香园”、文化楼等项目。

    基础设施升级让侨村焕发浓郁的现代气息。新架设的变压器为用电安全保驾护航,新能源车充电桩满足村民绿色出行新需求。通过河道清淤、村道拓宽等系统性工程,该村的村容村貌实现质的飞跃,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侨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农文旅融合生“金”

    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莘村村立足“广东第一田”核心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农业+”无限可能,让广袤田野成为吸引人流、汇聚财气的热土。

    近两年,一幅幅包含“广东第一田”字样的巨幅彩色稻田画在村中铺展,成为亮丽的视觉名片。这一创意农业景观吸引众多媒体聚焦报道,年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让该村声名远扬。

    以农业为契机,该村开启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2024年初春,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色风暴”席卷该村,当地利用冬闲田种出的向日葵花海绚烂绽放。由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台山市都斛基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莘村村三方合力策划运营的“广东第一田”葵花嘉年华,实现营业额22万元,接待游客15万人次,更带动全镇餐饮、酒店及其他行业消费增收近1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如今,冬种油葵成功链动富丽湾温泉、大纲红色村等周边景点,一条生机勃勃的农旅“黄金走廊”已然成型。

    “秋收后的农田摇身变为菜花、辣椒采摘园,‘美花观赏+鲜果采摘’模式让‘地不荒、人不闲’。”莘村村土地效益持续释放,乡村旅游内涵与区域知名度不断提升,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胜业表示,该村将与禾海稻浪主题公园联动发展,共同擘画“一田一村一镇”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崭新蓝图,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钟建基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