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凌雪敏 通讯员/江关宣) 近日,江门海关所属外海海关采用创新的供港澳腐蚀性危险品“循环包装”检验模式,对132吨供港次氯酸钠溶液完成了属地查检作业。
次氯酸钠广泛用于饮用水消毒,是提升淡水利用率的主要原辅料之一,作为高纯度食品级消毒剂,具有盐类沉淀率低、消毒效率高、品质相对稳定等特点,是港澳食品工业、居民饮用水消毒专用剂。江门因具有短途运输与规模化生产双重优势,可实现每日稳定供应港澳,年高峰供应量占港澳市场的90%。“我们生产的次氯酸钠主要供港澳地区进行饮用水消毒,平均每天出口次氯酸钠约250吨。”江门市广悦电化有限公司经理刘庆卫表示,“在新模式下,我们装货、出货及检验安排更加灵活,出货效率较以往提升了20%。”
“循环包装”检验模式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持批批合格评定的条件不变,改革批批到场查验模式,对粤港澳跨境运输包装中重复使用、风险系数较低的危化品及其包装采用“风险评估+合格保证+出厂检验+音视频验证+线上出证”方式,实施线上验核远程查检。以顺势监管方式降低现场作业频次,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
“为保障次氯酸钠安全高效出口,落实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我关创新‘循环包装’检验模式,实现线上验核、线下放行。每批次检验周期缩短约1.5小时,外勤执法次数减少84%,有效提高了海关监管效能。”该关所属外海海关查检科副科长劳世君介绍。
据了解,今年6月,该关已将该模式在关区复制推广,符合条件的供港澳危险品企业均可参与改革,每年预计可节省成本超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