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赤坎镇南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向成:
汗水浇出“金钥匙”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7-06 07:30   

向成(右)与村民探讨黄金百香果种植技术。

向成(右)与村民探讨黄金百香果种植技术。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盛夏七月,在开平市赤坎镇南楼村的10公顷特色种植园内,黄金百香果藤蔓攀缘缠绕,生机盎然,月底即将迎来丰收。田间,驻村第一书记向成正俯身仔细察看作物长势,汗珠沿着他晒得黝黑的脖颈悄然滑落,无声地融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谁能想到,仅仅两年前,这片如今孕育着“金钥匙”的土地,还只是零散种植的普通农田。“土地从不会辜负汗水。”向成拾起一颗饱满的百香果,笑容里满是笃定,“乡亲们的好日子,就孕育在这每一颗用心浇灌的果实里。”

    脚步丈量,绘振兴蓝图

    驻村伊始,向成便将深入走访作为首要任务。3个月里,他的足迹遍布全村10个村小组,深入走访了超过50户农户和乡村产业从业者,详细记录下村民的生活现状、收入来源、面临的困难以及对村庄未来发展的真切期盼。

    “产业分散、技术薄弱、销路狭窄,这是南楼发展的三道坎。”向成在调研本上重重画下标记。然而,当他在走访中发现村里底蕴深厚的侨乡碉楼群与珍贵的红色革命遗址交相辉映时,不禁豁然开朗——这份独特的文旅资源,不正是南楼村实现突围、走出特色之路的宝贵密码吗?

    在村委会会议室,向成将村资源分布图铺开,思路清晰地提出:“我们既要让脚下的农田结出‘金果子’,也要让沉睡的碉楼讲出‘好故事’。”这份凝结着无数个日夜思考与实地踏勘心血的帮扶方案,明确了分阶段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后续精准帮扶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产业筑基,燃振兴引擎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向成立足本地特色农文旅资源,积极引入现代化种植、养殖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

    在养殖领域,向成多次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推广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病害预防技术。在种植方面,他联合参与帮扶的江门市属国企、强村富民公司、农业科技公司,创新帮扶模式,成功引进黄金百香果、千禧小番茄、西瓜红番薯等系列农产品种植项目,种植面积达10公顷,预计年产值200万元。

    “种得好”更要“卖得俏”。向成敏锐捕捉到电商兴农的风口,化身“新农人”,积极投身“助力百千万网推家乡美”线上直播带货和“助力百千万品味开平美”线下进机关大院展销活动。“赤坎番茄,一口爆浆,甜过初恋!”线上线下,这位朴实的驻村第一书记以热情真诚的“乡土推荐官”形象,将家乡的优质特产推介给千家万户,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向成积极盘活南楼村独特的侨乡碉楼资源和红色历史底蕴,探索“红色+研学”发展模式,试点强村富民公司市场化运营管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全堂乐酒店为龙头,发展民宿、轻餐饮等新业态,积极申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30万元,通过“村企共建”的方式,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旅融合的蓝图正逐步化为现实。目前,南楼民宿建设地块已经签订20年租约,设计图纸正在修改完善中,一幅侨乡气息和美画卷徐徐展开……

    2024年,南楼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14.82万元跃升至26.05万元,两年增长76%。

    心系未来,育乡土新苗

    “拔穷根、阻代际,教育是根本之策。”向成深知,乡村的未来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始于教育。

    为此,他积极奔走,穿针引线,协调各方资源改善教学条件。他协调江门市府办和市直单位捐赠的40台电脑、11台触控教学一体机,让开平六中的课堂焕发数字化光彩;申请到的“6·30”捐款5万元,则让赤坎镇五龙学校的公厕告别了陈旧。

    南楼村的振兴之路,亦是向成带领乡亲们共同守护幸福底线的征程。他时刻紧绷防止返贫这根弦,对10户纳入监测范围的困难户给予持续关怀,累计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众等15人次,及时发放生活物资与慰问金,传递组织的温暖。当得知返贫监测户邓某豪住所亟待修缮,他积极申请专项资金,助其改善居住条件,重拾生活信心。

    党群共治,谱和美新景

    南楼村的美丽蝶变,不仅是经济指标的跃升,更是人居环境质的飞跃与基层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

    向成以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为契机,推动实施“红色堡垒工程”“红色基因工程”等五大工程,定期召开党组织会议,加强党群共建、问题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他推动江门市府办机关4个党支部与赤坎镇8个经济薄弱村精准结对,量身定制帮扶清单;“我为群众办实事”机制常态化运行,镇村干部、党员穿梭于村巷,将服务延伸至村民屋檐下。

    在党建引领下,一场场“党群共建绿美乡村”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向成带领村民挥锹铲土,种下紫花风铃木、大叶紫薇、三角梅等超过600株苗木。他创新推行“党员包片+村民认领”长效管护机制,43名党员分片负责日常养护,村民主动认领责任区。

    如今,漫步南楼村,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归属感显著增强。

    “乡村全面振兴是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回首两年驻村工作,向成的目光中沉淀着清醒的认知与坚定的信念,“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楼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能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