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当下一些党员在长期工作中身份意识逐渐淡化,党性锤炼松弛,形式主义的学习教育活动沦为“心灵鸡汤”,入耳难入心。更有甚者,某些“档案里的初心”早已尘封蒙垢,与群众期盼渐行渐远。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建立党员“入党月”集中培训机制,于个人“政治生日”之际重拾入党初心,正是以精微仪式对抗精神倦怠的一剂良方。
此机制首要价值在于以“君子务本”之诚,唤醒沉睡的身份认同。“万物得其本者生”,身份认同是党员精神世界的坚实基石。“入党月”以其特殊时间节点,将党员个体重新置于庄严宣誓的历史坐标之中。重温誓词,如《礼记·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周期性仪式中反复叩问“我是谁、为了谁”的初心命题,时刻拂拭心灵之镜上的尘灰。这种深度唤醒,使党员从日常事务的惯性中抽身,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定位,从而在内心深处铸牢身份认同之“本”。当身份认同真正被激活,行为自觉便如江河之水,自然奔涌向前。
此机制更以“格物致知”之功,锤炼履职之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性淬炼终需落脚于实践能力提升。“入党月”培训绝非空洞说教,而是紧扣时代脉搏与岗位需求的能力“熔炉”。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员群体的知识短板与实践困境,精准设计培训内容,从新质生产力到基层治理智慧,皆可纳入其中。如古训所言:“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以“格物”之精神深研新理论、新技能,使党员“利器”常新,方能在复杂局面中精准发力。这既是对“本领恐慌”的积极回应,更是确保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能力保障。
此机制更深远意义在于构建“慎终如始”的长效之链。“敬终如始,则无败事。”初心守护与能力提升,绝非“入党月”几日之功便可一劳永逸。此机制核心价值在于其开启了一种制度化、常态化的自我革新模式。它将一次集中的仪式感转化为持续精进的动力源,促使党员在“政治生日”的年度回望中,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这正如《诗经》所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制度性提醒,正是破解“鲜克有终”困局的钥匙,让“慎终如始”从道德箴言内化为日常行动。
让“政治生日”成为党性熔炉,其意深远。于个体,它是拂去尘埃、重铸初心的神圣时刻;于组织,它是锻造精兵、激活细胞的关键熔炉;于时代,它更是永葆政党青春活力、巩固执政根基的深层智慧。当每个党员都在“政治生日”里找到精神坐标,九千多万颗初心便能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星河——这熔炉所淬炼的,正是让一个百年大党永远年轻、永远蓬勃的永恒之火。(绵阳科技城新区 乔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