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团大战纪念馆的烽火印记与年轻面庞相遇,习近平总书记“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的谆谆嘱托,如星火点亮青年心田。那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勇毅与担当,本应如我们心中的导航系统一般,为前行校准方向。
然而放眼当下,多少精神坐标在悄然漂移?当历史硝烟被时光稀释,有些精神“导航”似乎陷入静默甚至“离线”状态。价值天平的指针摇摆不定,在喧嚣尘世中,流量一时跑赢了灵魂;历史记忆的链条出现松动,对过去的认知变得模糊不清;担当的脊梁软化了,部分人满足于蜷缩在个人舒适区的方寸之间。
这精神“离线”之患,实乃“坐标”之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本是我们民族最根本的坐标原点,它定义着“我们是谁”与“我们何以至此”。当年轻一代对百团大战这样的精神地标感到陌生,当英雄的呐喊在集体记忆中渐渐沉寂,便如同航船失去了锚点,在汪洋中迷失方向。于是乎,“小我”在无形中膨胀,遮蔽了“大我”的辽阔天地;眼前的浮华轻易遮盖了远方的召唤;所谓“精致利己”竟被误认为处世圭臬。这精神坐标的模糊,正是“导航”失灵的深层病灶。
抗战精神,正是那校准我们时代航向的终极“导航”。它绝非尘封于展柜中的冰冷文物,而是蕴含于血脉中的精神密码。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是“强国有我”最深沉的历史回响;那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钢铁意志,为“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风骨写下灼灼注脚;那百折不挠、向死而生的勇毅,正是今日应对惊涛骇浪最珍贵的底气。让此精神在当代“在线”,就是为民族复兴伟业安装最精准的导航系统。
如何确保这精神“导航”永不掉线?青年一代需主动在历史深处“定位”自我。面对百团大战纪念馆的断壁残垣与无声遗物,如同接收来自时空深处的信号——每一处弹痕都在诉说牺牲的沉重,每一件简陋武器都彰显着信念的重量。唯有在精神上真正“抵达”那些决定民族命运的历史坐标,方能从根源处感知“强国有我”的重量与“光荣自豪”的源泉。
在物质丰盈的今天,我们尤需警惕精神“离线”的危险。当导航系统失灵,再快的引擎亦将驶向歧途。让抗战精神成为我们灵魂中永不消逝的电波,为新时代的征程提供永恒的方向指引。当每一个青春都自觉校准这精神的坐标,当“强国有我”的志向与“堂堂正正”的品格深深植根于年轻一代心中,中华民族的复兴巨轮便有了最可靠的导航图。(垄上观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