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劳镇双桥村立足资源优势,推动强村富民
传统村落描绘出水乡风情画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7-18 07:31   

双桥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实现了村庄的美丽蝶变。

双桥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实现了村庄的美丽蝶变。

农房“身披”彩虹,充满朝气。

农房“身披”彩虹,充满朝气。

    鹤山市古劳镇是一座极具岭南风情的水乡小镇,这里河道纵横交错、鱼塘星罗棋布,农房依水而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劳水乡的众多传统村落面临着如何焕发新活力的困境。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乡村环境如何提升?怎样发挥水乡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乡村产业?这些都是古劳水乡传统村落需要回答的“考题”。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之年。近三年来,许多传统镇、村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实现美丽蝶变,古劳镇双桥村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记者走进古劳镇双桥村,探访当地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实现强村富民的好做法。

    文/图 谌磊 陆彦晖

    发挥优势

    发展文旅产业

    随着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被一个个生动实践所验证。

    双桥村位于古劳镇东南部,这里水乡文化深厚,拥有大面积桑基鱼塘,以“水”为主的特色生态资源丰富。

    近年来,双桥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紧扣“水乡”这一优势发力点,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和现代渔业,激活了水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

    双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温巧仪介绍,在发展水乡文旅产业方面,双桥村以华侨城集团进驻开发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为契机,成立荣耀经济合作联社,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整合零散土地资源,与古劳水乡旅游区签订土地租赁开发协议,将约43公顷耕地及鱼塘对接华侨城发展鱼耕农旅项目,以保底每亩每年3500元的价格,加上每年5%递增租金,让农村资产增值。

    如今,依托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上古劳圩滨水商业街、“水墨·方舟”艺术酒店、公度书院、火船岛玻璃屋等众多乡村特色文旅项目,双桥村真正以“文旅”激发传统乡村发展的新动能,逐渐成为旅游热门打卡村落。其中,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建成以来,每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去年,双桥村入选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

    “目前,我们村组两级年收入超2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红火了,村民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温巧仪说。

    环境升级

    打造特色圩镇

    近年来,双桥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推进社会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营造和谐共生的乡村氛围,让村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实现了村庄的美丽蝶变。

    一方小小庭院推窗见绿,开门成景,成为展示乡村发展成果的独特窗口。近年来,双桥村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村民纷纷参与其中,“逍遥岛”“书法岛”等一个个优美精致、风格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涌现,成为村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温巧仪表示,双桥村秉承“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规划理念,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见缝插“绿”的方式,整合房前屋后、边角地块等资源,充分利用村民闲置废料,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微景观。

    近年来,双桥村还结合村庄规划和村民所需,推进双桥圩农房风貌提升工程,统一采用岭南建筑风格,充分融入水乡元素,将双桥圩改造成具有岭南水乡风格的特色圩镇,共完成农房风貌提升42间。双桥村委会还积极争取中铁十二局在双桥小学至茶亭路段铺设沥青2000米,配建农房风貌提升28间。

    在双桥村爱兰黄公祠旁,一所农房“身披”彩虹,充满朝气,另一所农房的白色墙体上绘有色彩鲜艳的花草。“我们积极发动返乡大学生绘制特色墙绘,镇村干部、村民齐上阵,共同打造6幅手绘墙画,给乡村带来活力。”温巧仪表示,双桥村将持续发挥水乡资源优势,切实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全力巩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示范成果,以美丽宜居、文旅兴旺赋能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宁园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