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初三(3)班共40人,有32人达到江门一中录取条件
精准教学体系铸就“理想通行证”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01 07:32   

优美的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

初三(3)班合影。

初三(3)班合影。

    7月的阳光灼热明亮,如同少年们滚烫的理想。在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初三(3)班,这份理想成功化作一张张沉甸甸的“通行证”——全班40人,32人达到江门一中录取条件。

    初三(3)班班主任曾织金在欣喜之余寄语学子:“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同学们三年来刻苦钻研、自我超越的勋章,更是学校教学改革与老师们辛勤耕耘的生动注脚。‘三导一探’点燃了你们的思维火花,个性化辅导铺平了你们的进阶之路,而你们在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中锻造的品格与能力,成了美好未来的‘通行证’。相信在高中阶段,你们定能延续辉煌,奔赴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初三(3)班的优秀学子当中,既有学科竞赛的佼佼者,也有在艺术、体育领域斩获奖项的多面手。这个班级的孩子们用汗水与智慧诠释了广德实验学校‘做最好的自己’校训。”广德实验学校校长吴怀军在接受采访时难掩欣慰。

    文/图 吕中言 广德宣

    好的学风和教风是成绩优异的关键

    带出这样的优秀班级,有什么秘诀?曾织金告诉记者,从初一开始,她就特别重视班风和学风建设。“先成人后成才。”曾织金始终坚信。

    初中三年,曾织金一直把诚信、团结、友爱……这些传统美德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初三(3)班的学风特别好,班内成立了帮扶小组,单科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去帮助该科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此外,班级还会经常举行学习经验分享交流会,让学生们一起探讨学习方法,共同进步。”广德实验学校初三级长黄晓云说。

    广德实验学校的课外素质活动十分丰富,如合唱比赛、篮球赛、足球赛、诗词比赛等,呈现出月月有亮点、月月有特色的局面。“我们班不盲目鼓励学生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科学习上,而是鼓励他们在课后结伴走出课室,一起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增进友谊。我希望让孩子们在学校有归属感,以自己是广德人为骄傲,以自己是初三(3)班的一员感到骄傲,只有这样,学风才会越来越好。”曾织金说。

    初三(3)班还是一个教风良好的班级。曾织金介绍,班级组建之初,学生们的基础参差不齐,各科教师都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会鼓励他们去挑战自己,譬如参加信息学竞赛、数学竞赛等,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会侧重培养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大家积极鼓励学生们树立目标,让他们‘跳起来摘苹果’,从而越来越自信。不少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后期还实现了反超,成为班里的拔尖分子。”曾织金说。

    初三(3)班还鼓励每位学生每天完成一项重要的事情:日日清。如果时间允许,对各个科目,特别是弱项科目做一个书面形式的回顾和总结,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加强,方便第二天学习。

    多措并举构建精准教学体系

    在初三(3)班优异成绩的背后,除了班级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还有学校初中部逐步形成的一套环环相扣、充满温度的精准教学体系作为支撑。

    初中部以“三导一探”教学改革为基石,重构课堂生态——教师化身学习活动的设计师,通过“导师引领、导学案驱动、导图梳理、探究学习”四维模式,将知识脉络转化为可视化的思维地图。当问题驱动取代单向灌输,当深度探究成为课堂常态,学生们在批判性思考中锻造出更强劲的思维习惯。

    一直以来,广德实验学校深谙“一刀切”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因此让个性化辅导成为精准教学体系的关键抓手。初中部各年级建立了学情诊断中心,为每位学生定制“学业提升包”:对理科薄弱学生设计专项突破方案,为文科见长学生搭建拓展平台,还为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配备“情绪管理导师”。这种“私人定制”式的帮扶,让学科辅导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激发内驱,坚持“双自管理”。学校坚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内驱力,初中部高度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推出学习目标卡、实施时间管理计划、组建自主研学小组等制度,引导学生主动规划学习进程,学会反思与调整。班级事务亦鼓励学生自治,在承担责任中提升综合素养。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以前是老师催着学,现在是我们追着老师问问题。”

    所有教学实践的落地,都离不开对常规的坚守。从晨读时的专注诵读到晚自习的静心思考,从规范的作业流程到严谨的考试纪律,初中部通过制度守则将教学与德育常规细化到每个时间节点。当“认真”成为习惯,当“卓越”融入日常,一切就会水到渠成。

    广德实验学校初中部这套“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内驱唤醒+常规筑基”的组合拳,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优秀学生代表回顾学习生涯

    叶梓杰:错题本里藏着“通关密码”

    初中三年,我的座右铭是“宝剑锋从磨砺出”,而真正让我蜕变的,是老师们给的“金钥匙”。翻开那本卷边的错题本,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红笔批注,物理老师发现我总卡在电路设计题上,就手把手教我画思维导图拆解步骤;数学老师针对我的粗心,专门编了“陷阱题集”让我特训。最难忘的是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班主任拉着我说:“梓杰,磨剑不光要用力,更要找对磨刀石!”她陪我拿着错题本逐页分析。现在这本错题本成了我的“思维导航仪”,高中我还要带着它闯关!我想对学弟学妹说:“老师点醒你的那句话,可能就是照亮未来的灯。”

    马可琳:我的“定制型”逆袭战

    初一的我还在年级中游挣扎,做梦都没想到最后能冲进年级前十!“秘密武器”是老师们为我独家定制的“闯关攻略”。英语老师发现我做阅读题总超时,就让我从短篇限时练起,每天加一篇“营养餐”;数学函数薄弱,老师就帮我补漏洞,同时培养我的高阶思维。但最暖的是中考前我的睡眠不好,班主任就天天放学陪我在操场散步,塞给我手写卡片:“琳琳,你比想象中更强大。”这也让我坚定留在广德实验学校的高中部——因为这里的老师,真的会为你把“不可能”变成“我能行!”

    郑君浩:“三导一探”让我成了“知识探险家”

    以前上课我像隐形人,直到“三导一探”让我成了“知识探险家”!我点开相机里的导学案照片,可见老师把函数课变成“预测校园植物生长大赛”,用盲盒抽任务,我们组抢着建模测算;历史课用思维导图串百年战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的“放手”,有次我卡在一道几何题很久,老师不直接讲,反而追问:“哪个定理能撬动它?试试换个辅助线视角?”这种自己破局的感觉太爽了!现在我看课本就像“藏宝图”,高中要继续挖下去,为了我的理想大学,冲!

    梁皓轩:中考前夕老师们一起为我发力

    中考前两个月,我的物理还在“拖后腿”,结果老师们一起为我发力:物理老师帮我把电路图画成闯关地图;班主任发现我复习像无头苍蝇,就教我改变学习方法——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还让其他优秀同学和我组队PK难题。曾经的我因为在班务活动中表现不好,垂头丧气,班主任却拍我肩膀:“皓轩,裂痕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你的担责勇气,比完美更重要。”这句话,我一直记住,是我前行路上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