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观摩“密度的秘密”科学实验。
当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摇发电机让灯泡亮起的瞬间,欢呼声响彻课堂;当素白的扇面上出现独一无二的纹样时,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间悄然萌芽;稚嫩而坚定的歌声里,孩子们感受伟大长征精神……8月11日至15日,开平市长沙街道幕沙社区活动中心充满了欢声笑语。据悉,为破解辖区青少年暑期“看护难”问题,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幕沙社区精心打造为期5天的“与你同行,快乐一夏”暑期公益课堂。这场以“防疫科普、生活实践、知识探索、安全守护”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吸引近40名青少年参与,通过趣味互动与沉浸式体验,将单纯的“看护站”升级为孩子们汲取知识、锻炼能力、涵养品格的成长平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防疫知识入童心
“夏天的‘隐形敌人’藏在哪里?”公益课堂上,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社区干部巧妙运用动画短片和情景游戏,将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这些看似“遥远”的医学名词,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知识,孩子们牢牢记住“翻盆倒罐除积水”的防护口诀。
在“防蚊妙招分享会”上,孩子们争相贡献生活智慧:“奶奶说种薄荷能驱赶蚊子!”“我晚上出去都穿长袖!”……社区干部则适时补充科学防蚊知识,并为每位孩子发放“家庭防疫任务卡”,鼓励他们化身“防疫小卫士”,将健康理念带回家。
“以前不知道蚊子这么‘危险’,现在,我每天都提醒妈妈清理阳台花盆的积水。”学员甄乐贤认真地说。这堂“小手拉大手”的防疫课,成功架起从课堂到家庭的健康桥梁。
生活实践融文化
“暑期公益课堂不仅是为了‘看护’,更要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与文化认同感。”幕沙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漆扇体验课上,孩子们体验了传统水拓技法。“老师让我们将颜料滴入清水,勾勒出图案后,将扇面轻覆水面,一下子就拓印出独一无二的美丽纹样。”10岁的陈嘉怡兴奋地说。孩子们举着亲手制作的漆扇,眼中闪烁着惊喜与自豪的光芒。
在弥漫着食物香味的“幸福小厨房”课程中,孩子们化身“小厨师”,从揉捏面团,到包裹馅料,再到煮汤圆,每个步骤都十分认真。“自己做的汤圆,比买的好吃一百倍!”“小厨师”们纷纷说道。
普通的彩色扭扭棒,在“巧手扭扭棒”课堂上被赋予了无限可能。在孩子们灵巧的手指下,扭扭棒变为绽放的花朵、精巧的戒指、可爱的小动物。许多孩子兴奋地表示,要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科学探索启智慧
“哇,灯泡亮了!”在“小小发明家”课堂上,欢呼声此起彼伏。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对照图纸,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一步步拆卸、拼装零件。当手摇发电机最终完成,孩子们屏住呼吸,用力摇动手柄,随即,小灯泡亮起来了,孩子们的成就感与科学探索的热情被瞬间点燃。
而“密度的秘密”科学实验则用一场视觉盛宴解释抽象的原理。孩子们将不同颜色的水滴入食用油中,彩色“珍珠”缓缓下沉;再加入泡腾片,气泡翻腾托起水滴,形成迷你“彩色喷泉”。志愿者用“谁在水里更‘挤’”这样生活化的比喻,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孩子们逐渐理解了“密度”的奇妙,纷纷表示“回家给爸爸妈妈做实验”。
在绘画课程中,孩子们伏案创作,用画笔勾勒出“太空城市”“深海农场”“会飞的房子”等天马行空的场景。“缤纷的色彩与大胆的线条交织,不仅是童心的自由挥洒,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向往。”幕沙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玩中学”激发探索欲,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
安全守护筑根基
“暑期安全与价值引领,始终是公益课堂的坚固基石。”幕沙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普法课堂聚焦“防骗防拐”与“禁毒教育”,通过“陌生人给糖果怎么办”的情景模拟演练,让孩子们学会保持警惕,遇到危险时要大声呼救。志愿者还展示毒品仿真模型,讲解毒品的危害,“远离危险,珍爱生命”的种子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系统化的安全教育课覆盖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内容,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课程中还设有爱国主义教育环节,志愿者讲述长征故事,追忆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孩子们学唱红色歌曲、观看革命影片,眼中充满敬佩之情。“先烈们很勇敢,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一位学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