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码产业需求 强力黏合创新要素
——2025年江门“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专项赛变革背后的产业进化密码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24 07:32   

    当工业设计的笔触落于侨乡大地,其轨迹便与一座城市的产业脉搏深度交织。近日,2025年江门“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以“设计驱动未来·智创引领变革”为主题,实行开放办赛,采取多赛制联动形式,设置产品设计和产业设计两大类别评选。随后,各专项赛陆续发布。

    本届江门“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绝非往届赛事的简单复刻。我们欣喜地看到,其专项赛设置的变革——从泛化走向聚焦,从概念走向落地,宛如一面棱镜,折射出江门制造业在时代浪潮中寻求突破的深层渴望与战略转型的清晰路径。这不再是一场单纯的设计竞技,而是已经演变为一把精准解码产业需求、强力黏合创新要素、前瞻驱动区域发展的关键密钥。

    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

    从专项赛设置看政策风向与产业焦点

    对专项赛设置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政策风向与产业焦点。

    本届大赛的专项赛摆脱了过往相对宽泛的题材设置形式,精准锚定“‘人工智能+’适老化设计”“‘侨乡文创+’百千万工程设计”及“‘侨都咖啡+’创新设计”三大靶心,其后更延伸至卫浴、家具等优势产业集群。

    这一变革绝非偶然的题材选择,而是对江门乃至国家层面宏观战略的敏锐呼应与深度嵌合。

    今年年初,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分析研判形势,对2025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持续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发力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江门制造’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链工业设计体系”“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及“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工作部署,在专项赛主题中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映射和体现。

    尤其是“人工智能+”适老化设计专项赛,直指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银发经济的广阔蓝海与迫切需求,巧妙地将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熔于一炉,探索工业设计在破解社会难题上的锋锐刃口。

    而“侨乡文创+”百千万工程设计专项赛则试图以设计为媒介,将江门深厚的侨乡文化底蕴转化为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美学资本与品牌价值,使工业设计跃出产品外观的浅滩,游向产业价值重塑与文化自信锻造的深水区。

    然而,专项赛的“聚焦”更具深层含义,在于其对江门本土产业“特质”与“痛点”的精准号脉和快速介入。

    以“侨都咖啡+”创新设计专项赛为例:江门作为全国重要的咖啡烘焙产品出口基地和世界领先的咖啡器具生产基地之一,咖啡豆烘焙量居全国前列,逐渐形成了布局完整、发展成熟的咖啡产业链及相关配套产业。但却长期蛰伏于价值链的底端,扮演着“为他人作嫁衣”的默默无闻者角色。大赛设置此专项赛,其锐利目光直指产业瓶颈,即通过设计赋能,全面提升咖啡器具、包装、品牌体验乃至消费场景的创新层次,竭力推动江门咖啡产业从原材料供应和代工生产的旧模式,向品牌化、高附加值的新阶段蜕变。

    同样,后续推出的卫浴、家具等专项赛,均直面江门这些传统优势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遭遇的工业设计短板,旨在借助大赛平台集聚创新智慧,注入颠覆性设计理念,助其撕下“代工”与“同质化”的陈旧标签,重塑“江门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与地方产业筋骨相连、息息相关的赛题设置,清晰昭示大赛使命已从“悬浮的展示”彻底转向“深度的赋能”。

    建立促进跨域合作的常态化耦合机制

    大赛的创新远不止于命题艺术,更体现于其充当“超级连接器”与“生态构建者”的角色升华。

    本次大赛启动仪式上举办的“湾区设计×江门制造”对接活动,堪称神来之笔。它主动引入深圳、佛山、广州等设计高地的前沿力量,与“江门制造”面对面对接。这绝非满足于一场热闹的思想集市,其深意在于建立一个打破地域壁垒、促进跨域合作的常态化耦合机制。此举直面江门本土设计资源相对薄弱的现实困境,以“他山之石”激活“江门制造”一池春水,推动设计成果跨越“图纸”到“货架”之间的“死亡峡谷”,加速实现产业化落地。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深入产业集群、链接地方制造业,今年大赛创新性地在各县(市、区)设立大赛通讯员,通讯员可以第一时间把挖掘到的好设计好产品报送到大赛执行委员会,每个通讯员可以直推5个作品进入复赛评审。这也是一项极具现实智慧的机制创新,如同将大赛的神经末梢深植县域经济的毛细血管,确保能第一时间挖掘散落于基层的“隐形冠军”与创新火种,并赋予其直通复赛的“绿色通道”,不仅提升了大赛的覆盖广度与征集效率,更在深层次上传递出大赛运营理念的根本转变:从等待参赛者上门的被动姿态,进化为主动下沉、贴身服务的积极姿态,旨在真正实现“深入产业集群、链接地方制造业”的郑重承诺。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工作。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的“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已成为推动我市工业设计发展,展示“江门制造”“江门创造”的重要平台。据统计,近年来大赛每年征集作品超2000件,每年向“省长杯”“越来越好”等工业设计大赛推送作品超300件,每年至少有5件作品参评德国红点工业设计奖、IF产品设计奖等国际权威奖项。

    纵观本届大赛专项赛的设置变化与机制创新,其背后涌动的是江门对工业设计认知的跃迁:设计不再是产品的美丽外衣,而是驱动产业进阶的战略核心要素;大赛也不再是孤立的竞赛活动,而是聚合创新资源、服务区域战略、催化产业变革的关键基础设施。它精准回应了“百千万工程”对县域产业升级的急切呼唤,承载了“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的厚重期望,更直面了银发经济等新兴领域的需求蓝海。

    当设计的智慧深度穿透制造的肌理,当创新的要素无障碍流通于湾区血脉,侨乡大地上的这场“设计革命”,书写的不仅是产品的进化史,更是一个城市面向未来的产业进化密码与生存哲学。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宁园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