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健华
“教育坚持改革创新、科研扎根地方发展”,这是过去近30年来,市政协委员、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健华的事业写照。
在校园课堂,肖健华扛起五邑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改革大旗,一步步助力该专业发展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政协平台,肖健华立足江门海洋经济大文章,用一次次深入调查研究和一份份专业提案,助力江门向海图强。
从“专业学科领航者”到“海洋经济赋能者”,肖健华主持完成的科研、教学成果不仅先后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广东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等,其个人还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海洋强省建设表现突出个人、江门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改革推动专业学科建设
自1997年进入五邑大学工作以来,在智能信息处理领域有所建树的肖健华曾先后在电子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学院任教,回顾过去28年的教学生涯,不断突破挑战是他一直以来的人生缩影。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推动五邑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从办学边缘成为学校“王牌专业”的改革经历。
2007年,五邑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在申请学士学位授权时,由于专业建设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被省教育厅亮“黄牌”,这也意味着该专业有可能会因为办学不达标而被取消。当时,在经济管理学院任教的肖健华承担起了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改革的使命。他多次向权威专家请教,认真分析存在问题。“专业建设一定离不开‘学以致用’,与当地产业经济联系密切的学科竞赛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肖健华回忆。
从2008年开始,肖健华与电子商务专业的骨干老师一起提出并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改革举措,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主要抓手,加快推动培养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我们每年都组织队伍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并将是否参赛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他说。
在改革的推动下,五邑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很快便迎来发展转机:2009年,该校首次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便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项,为广东省参赛各高校最好成绩;2012年,该校组队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1支队伍获全国总冠军,2支队伍获一等奖,1支队伍获二等奖;2022年,由肖健华作为第一指导老师的“年轻人的第一台厨房小家电”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实现了五邑大学在该项赛事上金奖零的突破。时至今日,五邑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为江门向海图强鼓与呼
除了教学改革,肖健华的事业还聚焦了一个更大的领域——海洋经济。
“在推动学科建设时,我也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建设好重点学科?怎么走?思考过后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结合地方特色。”肖健华说,受到侨乡文化研究的启发,他最终选择了海洋经济研究方向。
在他看来,江门作为广东省海洋大市,拥有十分丰富的海洋资源,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江门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面临“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的困境。
早在2012年,肖健华便在五邑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组建了服务江门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支研究队伍——海洋经济与管理团队,并担任负责人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2017年,肖健华成为市政协委员,这一新的身份加快了他服务江门海洋经济的步伐。“身上的责任感更强了,在参政议政过程中,与行业专业人士、职能部门负责人有了更深入交流,这也为课题研究和履职提供了帮助。”肖健华说。
同年,肖健华提交了提案《加快三产融合,打造我市千亿海洋养殖蓝色产业链的建议》,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翔实数据佐证,不仅深刻指出江门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所在,更前瞻性地提出了具体建议,例如引进投资公司直接租赁围海水域进行独立养殖和公司化管理,将海洋养殖与海滨乡村旅游、餐饮相结合,以第一产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020年,由五邑大学与市自然资源局共建的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成立,肖健华担任主任。近年来,他围绕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主要产业运行分析、涉海企业核查等内容展开深入研究,并相继提出《大力推动蓝碳核算工作,助推我市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关于江门国资企业参与海洋牧场项目的建议》《支持民资建设海洋综合平台,助推海洋旅游及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提案,为江门海洋经济发展鼓与呼。如今,江门的“蓝色动能”越发强劲,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积极发展滨海旅游,推动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江门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8%。
“接下来,我还将聚焦推动海洋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方面加大有关研究力度并开展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江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力。”肖健华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