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秋(右上)亮相《儿童文学》现场作文擂台赛。
9月11日晚,《儿童文学》现场作文擂台赛第38场比赛在线上举行,来自江门的儿童文学作家一木秋(笔名)受邀担任赛事评委,与参赛的小作者和文学爱好者云端相会。“虽然大家相隔天南地北,但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共鸣,这种灵魂靠近的体验特别奇妙。”赛后,一木秋表示,“感谢《儿童文学》的信任,也感谢侨乡这片土地对我的培育和滋养。”从深耕侨乡到站上全国舞台,一木秋的成长,正是江门儿童文学创作氛围活跃、积累扎实的生动写照。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从个人深耕到群体成长
一木秋的评委身份,源于她在儿童文学领域多年的深耕。
自2018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以来,她的作品频频亮相《儿童文学》《中国卡通》《中国校园文学》等权威刊物,代表作《茉莉的耳朵》不仅登上《儿童文学(经典)》头条,还入选《2022年中国年度童话》及《2022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甚至被改编为北京市海淀区初三期末考试试题。长篇儿童小说《头脑国历险记》获得首届澳门国际儿童文学奖,还曾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伦敦书展等国际舞台展出。
个人的成长轨迹,始终与城市文学土壤的培育同频。近年来,江门市委宣传部实施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得天时地利人和,江门文学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文坛佳作频出,儿童文学创作尤为活跃。
江门市作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江门侨乡文化底蕴深厚,为儿童文学创作奠定了一定基础。2020年5月,协会成立江门市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标志着江门有了专门的儿童文学创作组织。此后,江门儿童文学进入新发展阶段,创作力量逐渐凝聚,作品不断涌现。
作家风晓樱寒相继推出小说及漫画《仲夏夜旋律》《精灵之旅》《精灵与冒险》等作品,获第五届茅盾新人奖提名,与一木秋一同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入选广东省青年文学粤军扶持计划。邓荣宗的儿童题材小品《天台上的星星》和舞台作品《妈妈爱吃啥》分别获得广东省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节金奖、银奖。杨晓的新书《嘿,阿虎》入选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蒲公英童书榜8月好书。更多本土作家的作品持续登上省级以上刊物,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侨乡文化滋养文学梦想
江门儿童文学的繁茂,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和支持氛围,也与当地政府和文化机构营造的有利生态密不可分。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是从江门鹤山走出去的文坛前辈。他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等作品影响了几代读者,其作品和文学精神对江门儿童文学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作为任溶溶故乡,江门以童书嘉年华为纽带,大力发展儿童文学。目前,任溶溶童书嘉年华已连续举办六届,成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专业童书展会。鹤山市设立“任溶溶作文奖”,激励本土儿童文学作家保持高涨的创作热情。此外,鹤山在全省率先建设任溶溶书屋,目前已建成15家,成为江门公共阅读空间与文化阵地。
江门对文学创作的支持措施更是落到实处。近些年来,市委宣传部持续实施文艺精品扶持行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耕侨乡文化创作沃土,形成“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推出一批”的文艺创作生产推广机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素人写作”的全链条政策措施,如“百元月租人才公寓”“免费碉楼采风”等,让作家们有地方住、有人关心、有转化通道。江门“来了就是江门人,走了留盏灯”的开放理念,被赞为“彰显文化包容”。这种开放姿态吸引了众多创作人才,为儿童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此外,江门市作家协会出版了童话集《想看大海的小叶子》,收录江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本地儿童文学作家搭建展示平台。江门儿童文学作家也积极探索作品与多媒体的融合,如孙淑娜的童话故事《种出来的孩子》以音频形式在“学习强国”上展示,卢艳的童话小说《小斑马的奇幻旅程》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架热播,多种形式的传播扩大了江门儿童文学的影响力。
让侨乡故事走向更广阔天地
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侨乡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故事绵延不绝。侨乡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赋予了当地文艺创作独特的视角与题材优势。
作为江门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一木秋表示:“希望通过搭建渠道、提供支持,让本地优秀创作者被更多人看见。”她建议邀请全国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杂志编辑等前来江门,让本地创作者明确编辑需求,提高投稿精准度与发表效率,进而激发创作热情。同时,她认为对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品,如《头脑国历险记》,建议推动其影视化传播,提升江门儿童文学的知名度,增强本地创作者的信心。
对于江门儿童文学的未来发展,一木秋充满期待。她表示,江门被比作“富矿”,拥有丰富的创作题材,尤其是与侨乡相关的文化、历史题材极具创作价值。目前,她正酝酿创作以侨乡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侨乡元素不再仅仅是故事背景,而是成为作品的核心内容,更鲜明地展现侨乡特色,推动侨乡故事走向更广阔天地。”一木秋说。
从任溶溶笔下的童真世界,到一木秋等新一代创作者的创作实践,江门儿童文学始终在传承中创新。这片浸润着侨乡文韵的土地上,文学的种子正随童心发芽,等待结出更丰饶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