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达人通过生动演示与趣味问答,揭开中国空间站运行和宇航员日常工作生活的神秘面纱。
9月12日晚,恩平市举办《窗外是蓝星》公益观影暨航天科普思政教育活动,以宇宙为课堂,以星空为教材,为相关领域代表及先进模范人物带来一堂生动深刻的思政课。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式交流,让爱国主义和崇尚科学的精神在参与者心中深深扎根。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通讯员/恩宣
活动在震撼的太空影像中启幕。巨幕之上,深邃太空中,中国空间站如同一枚银色勋章划过轨道。舷窗外,蔚蓝色地球缓缓旋转,山川海洋清晰可见,让观众仿佛置身天宫,用航天员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颗蓝色星球。
在航天科普环节,科普达人通过生动演示与趣味问答,揭开中国空间站运行和宇航员日常工作生活的神秘面纱。“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是神舟几号?”“太空中最亮的星星是哪一颗?”等问题引发热烈互动。当被问及“恩平也能出航天员吗?”时,科普达人从容应答:“宇宙从不拒绝任何梦想。恩平是中国航空先驱冯如的故里,100多年前他把中国人的航空梦想第一次‘写’进蓝天。从冯如的天空到航天员的太空,这片土地一直连着无垠苍穹。”
分享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这不仅是一次观影活动,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课。当荧幕上出现航天员在太空展开五星红旗的画面时,我感受到国家强盛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将航天精神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品质。”教师代表黄伟说。
“广东好人”吴博诺说:“作为恩平人,影片让我想起从这片土地走出的航空先驱冯如。从冯如造飞机到如今中国人驻守‘天宫’,这是一种跨越百年的精神传承。我们要弘扬冯如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航天员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追求卓越,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广东新时代好少年冯骉骉兴奋地分享:“8K镜头下的太空既真实又鲜活,航天员翟志刚用吸尘器清理飘浮碎发的镜头,连发丝飘起的弧度都清晰可见,让我感受到航天科技的魅力。航天员调试设备、开展实验的场景,比科普资料更温暖动人。今后做科普,我也要把‘技术细节’变成‘能触摸的故事’,让更多人体会航天的浪漫。”
恩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通过“沉浸式+情感共鸣”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价值观熏陶如春风化雨。下一步,恩平市将持续创新科普思政教育,推动场景体验与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开展科普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开发与侨乡文化相结合的思政课程,届时优秀征文作品将在本报《青苹果》校园专刊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