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体验馆为蓬江区中小学校开设专场活动。
活动室里,心理医生轻声解答一位母亲关于孩子情绪问题的困惑;会议室里,近百名教师专注聆听青少年心理发展讲座;跟岗教室里,心理教师认真记录着危机干预的实操要点……这些都是蓬江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事例。近日,记者从蓬江区卫生健康局获悉,今年上半年,蓬江区通过开展科普教育、人才培训与危机干预三大举措,累计为超1000人次提供心理支持,逐步构建起一张覆盖社区、学校、医院的多维心理健康“防护网”。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易宝燕
推动心理健康科普常态化
“以前觉得心理问题很遥远,听了讲座才知道,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其实就在日常生活里。”参与社区心理健康讲座的居民陈阿姨感慨道。
今年以来,蓬江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心理健康科普常态化。专业团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开展14场讲座与义诊活动,内容涵盖青少年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工作压力缓解等实用议题。
这些活动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报告,而是贴近群众需求的面对面交流。厂企员工小张告诉记者:“医生教了我们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我现在遇到压力时真的会用。”
此外,蓬江区卫生健康局联合蓬江区教育局组织该区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参观江门市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体验馆。江门市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体验馆每个周末为蓬江区中小学开设四个专场,通过强化多途径科普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50多场次,组织57所学校的教师、家长、学生共2000多人参加。
两大类培训助力人才培养
心理人才是服务体系的核心支撑。今年上半年,蓬江区开展了两大类培训。一方面,针对医疗机构精神科医护人员,组织2场专项培训,围绕精神疾病诊疗、危机干预技巧、社区康复等主题,通过案例模拟和理论讲解,提升80余人次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推出“医教结合跟岗培训”,组织125名中小学副校长、心理教师以及15名区属医疗机构心理医生走进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实地参与门诊接诊、心理评估和治疗流程。
“以前在学校做心理筛查,发现复杂案例往往不知如何跟进。现在通过医院实践,我更清楚什么时候该寻求医疗支持。”一位参与跟岗的心理教师表示。
危机干预为当事人提供支持
预防之外,干预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今年上半年,蓬江区出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南》,并据此完成4起危机干预,为10位处于心理高危状态的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支持。
危机干预不仅要及时,更要专业和持续。心理医生通过面对面沟通、心理评估和情绪疏导,制定个性化方案,有效预防次生心理伤害,帮助当事人走出焦虑与恐惧。蓬江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重点强化心理健康科普宣传,通过多媒体渠道扩大传播,提高公众主动求助意识;同时完善危机干预预案,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构建市区两级联动和分级处置模式,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转介”的服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