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家属专程送来两面锦旗。
“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团结奋斗进取的科室!”日前,江门市中心医院肠胃外科副主任医师谭群英拿出99岁抗战老兵家属送来的锦旗。当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耀,他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此刻,两种英雄主义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一种用热血捍卫和平,一种用仁心守护安康。那是一个周日的中午,该院胃肠外科的宁静被急诊电话打破。一位从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转来的99岁老人生命垂危——乙状结肠急性扭转,腹部胀如皮球,情况危急。更令人担忧的是患者的基础状况,“近百岁高龄,伴有气管切开状态、细菌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后遗症、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谭群英讲述病情时,语气中仍带着当时的紧迫感。
75年前,这位老人守护的是受伤的战友,用坚定的意志在冰雪中开辟生路;75年后,医护人员守护的是生病的他,用专业的救治在病房里延续温度。时代不同,战场不同,但那份“守护生命”的初心却如此相似。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林满榆 陈君 何家怡
A 生命抉择 医者仁心守护英雄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例,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医疗团队立即展开风险评估。“麻醉手术的风险很大。”谭群英坦诚地说,“患者年纪大,基础疾病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但肠扭转的急诊手术指征明确,必须立即手术。更让医护人员动容的是患者的特殊身份——这是一位曾经在战场上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老英雄。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逐渐了解了这位老英雄的光辉历史。陈耀胜,1926年出生于江门市。1942年,他参加了抗日战争;1948年9月,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三野战军服役,其间先后参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重要解放战争战役。
1950年,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在长津湖战役中经历了极端严寒和艰苦卓绝的战斗环境。在护送伤员途中因冻伤致残,被评定为因战六级伤残。
病情危急时刻,老英雄和家属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该院。“患者是身经百战、为国家作过重大贡献的英雄,我们义不容辞。”该科主任何耀明的话语坚定而有力,“老英雄用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我们要用专业和爱心守护英雄的晚年安康。”
医疗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从急诊接诊到手术开始,仅用了约一个小时。所有部门,都在为生命“让路”。
B 专业护航 无影灯下的生命保卫战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每一台手术的背后,都镌刻着一段与生命同行的故事。他们不仅是“执刀祛病的医者”,更是“守护希望的使者”。
手术室里,气氛紧张而有序。无影灯下,谭群英发现患者乙状结肠扭转了近360度,肠管因缺血已经变成暗紫色,直径达到正常情况的4—5倍。
“肠管极度胀气,就像一个过度充气的气球,随时可能破裂。”谭群英描述道。此次手术由谭群英担任主刀,麻醉科主治医师夏清、张小丹精确控制麻醉深度;手术室护师叶锦桃和李志豪台上台下互相配合,小心翼翼安置体位,特别注意保护老人冻伤致残的肢体。
胃肠外科团队采用肠管开小孔减压技术,先缓慢抽吸肠管内气体和液体。谭群英说:“必须缓慢进行,快速减压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抽吸出约800毫升肠内容物后,团队轻柔地将扭转的肠管复位,并切除了约30厘米的缺血肠段。
考虑到患者高龄、营养状况差,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较高,医疗团队决定进行肠造口术。“这个手术过程很艰难,但能最大限度保障术后安全。”整个手术耗时1小时10分钟,比预计时间缩短了20分钟。
C 用心呵护 守护脆弱生命的每一个细节
手术成功只是闯过了第一道关卡,术后护理是一场更加精细的战役。胃肠外科护士长李艳芬深知老人身体的极度脆弱性:“年事已高,器官功能衰退,再加上战时留下的伤残和这次重大的手术创伤,他的耐受力非常低。这要求我们的每一项操作,比如翻身、拍背、测量生命体征,都必须做到极致轻柔,最大限度地减少他的痛苦和能量消耗。”
沟通成为最大的挑战之一。老人因意识模糊、气管切开无法言语,护理团队从“双向沟通”变成了“单向解读”。不能通过语言了解他的需求和感受,一切都要靠护士的眼睛、耐心和专业知识去观察、去揣摩、去预判。
护理团队需要时刻关注:他哪里不舒服?是伤口疼,还是腹胀?这些本可以一句话问清楚的事情,都需要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肠鸣音、腹围,观察伤口、表情和躁动等情况来发现。
多维度的风险预防更是重中之重。“他这样的高龄患者,是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等所有术后并发症的‘头号目标’。”护理团队建立了一张完备的“防护网”,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评估并提前干预。
D 满怀信任 跨越时代的守护接力
在每天的护理中,有一个细节特别令人触动,李艳芬说:“当我们为他做下肢的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时,触碰到他因冻伤致残的脚踝,脑海里都会浮现老英雄在严寒中忍着疼痛,护送伤员紧急撤退的画面。”
“他当年为每一个伤员咬牙坚持,不抛弃、不放弃;而今天的我们,也为每一位患者倾注全力,不言苦、不言累。”李艳芬动情地说,“这是一种跨越时代的接力,更是一种职业信念的共鸣。”
经过19天的精准治疗、精心护理和快速康复管理,老英雄终于康复出院。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个特殊日子里,家属专程送来两面锦旗。
如今,老英雄家属送来的两面锦旗挂在墙上。“能够用专业技术守护这些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英雄,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无上的光荣。”谭群英的话道出了医护人员的心声。
“这份特殊的礼物,不仅是对我们科室的高度认可,更是一份深厚的情谊和沉甸甸的信任。”李艳芬说。
何耀明表示,这让团队更加明晰肩上的责任与前行的方向。面向专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科室将继续以前瞻性规划,稳步推进技术升级、学科建设与服务体系优化,全面提升专科综合实力,让更多像老英雄一样年迈的患者,能够享受到更有质量、更有温度的医疗照护。
锦旗不仅承载着家属的感激,更见证着医患之间的深情厚谊,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
科室名片
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作为江门市重点专科,在职医生19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5名及医师6名。具有医学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医学硕士8人、在读硕士2人。现开放床位63张,为胃肠外科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科室主要诊治的疾病有:胃肠道恶性肿瘤、腹内疝、各类肠梗阻、腹部外伤、阑尾炎以及消化道穿孔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首先在江门地区开展腔镜微创胃肠道手术,年收治患者超过1800人次,其中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超600例,是江门地区最大的胃肠道肿瘤医疗中心,常规化开展肿瘤热灌注治疗、减重代谢手术以及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管理,科室医疗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