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背后的“语言魔术”
——3位南粤优秀教师的沟通艺术与教育智慧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9-17 07:32   

谢莹与学生们聊天。

谢莹与学生们聊天。

戚秀梅通过语言训练帮助学生。

戚秀梅通过语言训练帮助学生。

唐防有倾听学生的心声。

唐防有倾听学生的心声。

    “老师,我很难过……”“我在听,你慢慢说。”在江门,这样的师生对话每天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上演。没有训诫,没有评判,只有真诚的倾听和温暖的理解。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3位南粤优秀教师,看他们如何用语言唤醒心灵,用倾听赋能成长,在平凡的对话中创造不平凡的教育奇迹。

    文/图 陈慕欢

    谢莹:

    让学生亲近自己

    教师简介:江门市启明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教龄15年,曾获“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江门市年度优秀教师”等荣誉。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谢莹用这两个“假如”诠释她的共情理念。“面对孩子们的倾诉,我经常将心比心,以他们的需求为切入口开展教育。”她认为倾听的关键在于“建立信任”,“学生犯错时,要‘先倾听,再引导’。先让学生‘说说事情的经过’,问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再一起分析问题,避免急于评判。”

    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谢莹分享了学生小杰的故事:“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小杰的孩子,经常打架、逃学,老师们都很头疼。我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信念,经常找他聊天,最终让他打开心扉,明白了他因为家庭原因而感到自卑,总想做点什么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了解情况后,我创造机会让他为同学分发试卷、打扫教室卫生等,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帮他重燃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安排他参加社区开展的心理健康辅导,最终帮助他改掉了逃学的坏毛病。”

    除了倾听,谢莹还特别重视语言的力量。“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声鼓励的话语,一番真诚的表扬,都能播种美好。她曾教过一位学生小欣,上课总是睡觉。有一次,谢莹发现她在发言时回答得很流畅,普通话也很标准,于是马上表扬她“声音像百灵鸟一样好听”,后来还鼓励她竞选广播员。“她真的被选上了,教师节还送我一张贺卡,上面写着我鼓励过她的话语。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亲近你,他们才会真正信服你的管教。”谢莹说。

    此外,谢莹还大力推动启明小学构建“摘星之旅”评价体系,通过发放“厚德、勤劳、善学、尚美、健体”五类启明星券,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我想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能成为一颗闪闪发亮的启明星。”

    戚秀梅:

    倾听是理解学生心理的钥匙

    教师简介:新会东区学校语文教师,教龄31年,曾获“江门市优秀班主任”“新会区骨干教师”等荣誉,多次指导学生在省级讲书、诵读比赛中获奖。

    在戚秀梅看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戚秀梅认为,倾听是理解学生心理的钥匙。“曾经有个学生经常迟到,而且总是不写作业。我看到他满脸疲惫、睡眼惺忪的样子,没有批评他,而是轻声询问:‘是不是很累?’这句话打开了孩子的心扉,他告诉我,他已经很久没见到妈妈了,晚上总是想念她。爸爸经常不在家,只留下一台平板电脑陪他。”

    “听到这些,我感到心疼,也更深刻地意识到,在缺乏家庭陪伴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电子产品很容易成为孩子的情感寄托,进而演变为沉迷。这正是网络时代学生面临的新挑战。”戚秀梅说,“后来,我联系上学生的妈妈。经过深入沟通,孩子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学习态度也明显改善。”

    从教以来,戚秀梅见证了无数学生从迷茫走向自信的蝶变过程。她的学生在省级讲书、市区级诵读比赛中屡获佳绩,这些成就的背后凝聚着她对学生语言训练和心理建设的双重付出。“通过科学有效的语言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发掘表达潜能。”她在教学中注重每个细节,“从发音、语调到情感投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能够克服内心恐惧,实现从‘我不敢’到‘我可以’的转变。”在戚秀梅看来,教育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温暖陪伴,需要静待每朵花儿如期绽放。

    唐防有:

    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

    教师简介:恩平市第一中学思政高级教师、教导主任,教龄20年,曾获江门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管理能手、恩平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等,带领年级屡创“低进高出”的教育奇迹。

    “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基于这样的理念,唐防有总结出倾听的四要素:不评判、保密原则、允许沉默、深度共情。他强调:“老师要像镜子一样,反馈出听到的情绪,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真正理解了。”

    唐防有曾连续30天放学后陪伴一名有轻生念头的学生到操场散步。“无论学生说出多么负面、极端的想法,首要的是共情而非批判,比如,‘听到你这样说,相信你一定感到很痛苦’。同时,我还会细心捕捉那些他情绪稍好的时刻,问他:‘你说昨天下午感觉好一些,发生了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唐防有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内在的力量,从而洒下希望。

    高考时,这名曾有轻生念头的学生超常发挥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录取当天,他抱着唐防有痛哭:“没有您,我走不到今天。”担任班主任的8年间,唐防有累计资助贫困生18人,家访足迹遍布恩平市8个乡镇。

    在班级管理方面,唐防有善于用客观描述替代主观评价。他举例说明:“不说‘你又迟到了,你为什么总是这样’,而是说‘这一周你有三次没能在早读前到教室,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带着这样的理念,唐防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帮助学生尤其是成绩薄弱生建立‘我能行’的信念,核心是通过精准的语言激励和阶梯式心理建设。”他注重用“具体反馈”替代“空泛表扬”,聚焦学生的微小行动与进步,让激励拥有事实支撑。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也相信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唐防有认为这句话非常有力量,“既肯定学生的付出,又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获得前进的力量。”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需要用看见和信任搭建心与心的桥梁。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