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深化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正从“规范约束”转向“素养培育”。这一转变要求教师要不断优化德育目标,使班级管理与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相契合,打破传统“形式化说教”“碎片化活动”局限。班级作为学生成长核心场域,需要班主任精准把握核心素养逻辑,整合德育资源,构建“以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依托”的育人生态。
台山市新宁小学 李杏华
以主题班会为载体
引导学生主动担当
责任担当是“社会参与”维度核心,需要从集体生活切入,让学生建立“个体与集体共生”认知。班主任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担当”。
例如,围绕“班级事务我当家”设计班会时,班主任可以通过呈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卫生角混乱”“餐余垃圾未分类”等真实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并梳理这些现象背后的责任缺失,并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与我有关吗”,让学生能够依据这个问题思考个体与集体的关联,让学生跳出“旁观者”视角。核心环节可共同制定《班级责任公约》,细化责任条款,鼓励学生担当“课间安全员”等岗位。通过“发现—分析—解决—认领”流程,学生能明确责任内涵,养成担当意识。
以模拟情景为抓手
涵养人文情怀品格
小学德育常遇“抽象概念难落地”问题,班主任可以创设模拟情景,将道德准则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这种充满人文情怀的培育模式能够丰富德育管理的情感维度,使德育摆脱说教形式,引起学生内心共鸣。
以“校园文明观察员”模拟活动为例,可以设计“课间冲突调解”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学生轮流扮演观察员,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发现的现象,并分析各种现象背后的影响和诱因。这样的模拟情景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讨论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会针对“课间追逐”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在制订解决方案的时候考虑到活动需求和安全边界。通过持续开展此类活动,促进学生心智成熟和人格健全。
以班级榜样为引领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管理需要实现“外在约束到内在认同”转化,班级榜样可将价值准则转化为行为示范。新时代榜样培育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在班级内树立榜样,这样能够更好地拉近德育与学生的距离,让榜样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学生从成绩、品德、责任心等各方面对彼此进行打分和评价,并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在班级中选出一名学生作为学习的榜样。这种选择方式跳出传统班主任全权选择的局限,让学生能够选择出真正自己所认为的榜样,让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榜样。同时,选出的学生榜样也要以身作则,让其他学生在观察和模仿榜样行为时能够不断调整自身行为,并且深化对规范行为的认知,将榜样身上的良好特质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需要跳出“管理即约束”思维,以“培育素养、塑造品格”为目标,通过班会、模拟情景、榜样引领,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帮助他们筑牢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