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蚊”护健康丨“清水”养蚊,速清水生植物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9-30 07:33   

    时下,正是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基孔肯雅热由“花斑蚊”(伊蚊)传播,病毒链为“病人→伊蚊→健康人”。切断传播,关键在于杜绝蚊子孳生。清掉一盆积水,就端掉了一个“蚊虫基地”;给花瓶换次水,就切断了一条病毒传播链。

    今起,本报特推出《科学防“蚊”护健康》专栏,邀请专家系统科普基孔肯雅热的防治之策,敬请垂注。让我们即刻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携手抵御基孔肯雅热,共同营造一个美丽宜居的健康家园。

    江门日报讯 (记者/邓榕 通讯员/万丽娜)时下,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江门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部副部长朱宇平特别提醒,预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疾病,必须从源头着手,而清理家中花盆、水生植物等容器内的积水,是阻断蚊虫孳生最简单且最有效的方法。

    据悉,传播基孔肯雅热的主要元凶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与许多人的想象不同,这种蚊子并非偏爱肮脏的环境,反而最喜欢在“干净的水域”中产卵。“白纹伊蚊尤其青睐水生植物生存环境,如养殖富贵竹、万年青等家居常见植物产生的积水。”朱宇平解释,“这些地方水量小、水质相对清洁且静止不动,为蚊卵提供了理想的孵化环境。”

    他进一步揭示其繁殖周期:蚊卵在适宜的环境中,仅需7至10天便可孵化并发育为成蚊。这意味着,家中一盆被忽略的积水,可能在7天后就会飞出一批新的“病媒蚊”,极大地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针对这一习性,朱宇平给出明确且具操作性的防控指南。对于水生植物,市民必须养成定期管理的习惯,换水周期不超过3天。

    “换水不是简单地把水倒掉,彻底冲洗至关重要。”朱宇平特别说明,“必须将花盆的内壁,以及植物的根部都仔细刷洗干净,这样才能确保附着在上面的蚊卵被彻底清除,从根源上避免蚊幼虫的孳生。”

    此外,对于已经发现含有蚊子幼虫(孑孓)的积水,朱宇平给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将水倒在干燥的泥土、水泥地面或硬化的地面上,让幼虫因缺水而死亡。切记不要直接倒入下水道或沟渠中,否则幼虫会在新的水域里继续生长、化蛹成蚊,导致蚊虫在公共环境中继续繁殖。疫情期间,为有效杜绝蚊虫孳生,建议弃养家中、楼顶、花园的水生绿植。

    朱宇平表示,公众的每一个细微行动都关乎整体防控效果。通过人人动手、户户清理,断绝蚊虫的繁殖链条,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蚊虫隐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陈淑婷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