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业态从业者组成志愿服务队奋战防蚊灭蚊一线
既当“螺丝钉”,又当“守护者”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0-09 07:32   

连日来,滴滴代驾司机与外卖骑手化身防蚊灭蚊“先锋军”。图为新业态从业者在清理杂物。

连日来,滴滴代驾司机与外卖骑手化身防蚊灭蚊“先锋军”。图为新业态从业者在清理杂物。

    城市运转的齿轮里,总有人甘做默默转动的“螺丝钉”;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总有人争当挺身而出的“守护者”。连日来,由滴滴代驾司机与外卖骑手组成的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累计组织了10批队员超300人次投身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

    清理杂草、搬运废弃泡沫箱、喷洒灭蚊药、免费配送“爱心餐”……这群平日里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滴滴代驾司机与外卖骑手,化身成为防蚊灭蚊的“先锋军”,用汗水与坚持书写着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城市“螺丝钉”与“守护者”的双重角色。

    10分钟内完成报名

    时间回溯到8月初。在市总工会指导下,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吹响了灭蚊“集结号”。“8月1日,我们开始张贴灭蚊宣传册,紧接着组织800多名骑手开展‘灭蚊入会’行动。”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彭乾坤翻出手机里的工作群记录——屏幕显示,70%的送餐车都贴上灭蚊标语,这些贴着标语的送餐车每日穿梭于街头巷尾,化身为流动的“宣传哨兵”,让防控知识随着车轮滚动进入千家万户。

    9月21日,在市总工会组织下,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组织了首批15名骨干队员组成社区支援小分队,奔赴蓬江区环市街道石冲社区,投身防蚊灭蚊工作。“我们在工作群发了组队到社区支援防蚊灭蚊工作通知,通知发出不到10分钟,便完成了义工报名,其中党员和退役军人最为积极。”彭乾坤说。

    彭乾坤回忆说,他们当天的主要任务是清理楼顶淤泥,淤泥装袋后,队员们从1楼到6楼,搬了一袋又一袋,走了一趟又一趟,汗水浸透衣裳。当天18时许,当面貌一新的楼顶映入眼帘时,大家相视而笑。

    后来,他们把当天的“清理战报”发到了工作群,迅速点燃大家的热情。随后,第二批、第三批志愿者接踵而至,形成“10分钟内完成报名”的常态。“代驾师傅与外卖骑手常跑单至凌晨,因此我们通常安排其14时至17时这个时间段开展服务,大家都很积极,每次都是10分钟内完成报名。”彭乾坤说。

    奋战防蚊灭蚊一线

    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队员陈金远是一名滴滴代驾司机,这段时间,他已经参加了6次志愿服务。“我就想为社会出点力。”他说,自己虽然是广西人,但在江门生活多年,早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

    陈金远介绍,支援蓬江区东联社区那天,他们出动了十几名队员,从14时一直干到18时,“那天我们清理了楼顶上的几十包杂物,有大的花盆、废弃的家具,还有一些积水的瓶瓶罐罐,约4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一包一包地把杂物搬下楼,没有一个人喊累”。

    在陈金远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代驾司机加入防蚊灭蚊志愿服务中,刘斌便是其中一员。自9月以来,他已投身防蚊灭蚊志愿服务8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灭蚊战士”。刘斌告诉记者,他和队员们曾接到一项任务,拆除位于江海区礼乐街道墟镇社区一面违建的墙。这面墙不仅阻碍通风,又容易积聚污水,是蚊虫孳生的温床。接到任务后,他和队友们连续奋战了3个小时,最终成功将墙拆除,“那天真的很辛苦,但看到墙被拆掉,积水被清理,心里觉得很畅快”。

    淘宝闪购的骑手们也不甘落后。年轻骑手何嘉俊就是其中一员。

    何嘉俊是江海区礼乐人,礼乐街道的大街小巷他都铭记于心。作为防蚊灭蚊志愿服务中的“多面手”,他除了协助清理杂物和到下水道投放防蚊灭蚊药包外,还参与了喷洒药物的工作。“喷药不轻松,相对而言体力消耗较大。”何嘉俊笑着说,看到清理后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时,他充满成就感。

    赓续见义勇为精神

    除了在防蚊灭蚊志愿服务中充当“守护者”,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同样积极发挥着“螺丝钉”的作用。

    在江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开平市总工会积极沟通协调,多家爱心工会企业在10月5日至8日期间,每天向党员防疫突击队捐赠数百份爱心快餐、饮品等。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承担起送餐任务。

    “这些天,我们每天都要送几百份餐食到各个防疫点,虽然有些辛苦,但看到防疫人员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我们觉得值了。”彭乾坤说。

    2024年8月31日,为救一名跳江轻生的女子,在开平市务工的重庆市巫山县“90后”小伙向绍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25年6月,中央文明办发布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来自江门的向绍彬上榜见义勇为好人。

    彭乾坤还记得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成立的初衷——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作为江门市首支以个人命名的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用汗水赓续着向绍彬见义勇为的精神。如今,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已发展到近200人,这支队伍的故事,正是新时代志愿者精神的最佳注脚——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显担当。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责任编辑: 张宽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宁园 )
分享到: